•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倪惠英:粤剧需要敞开胸襟去拥抱时代

2016-07-21 11:24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 杨逸 实习生 黄紫枫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大师足迹】

  “我就像穿了双粤剧的‘红舞鞋’,穿上了就停不下来”

  在老广州的戏迷之中,倪惠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多年来,她率团出访五大洲,行程万里,所到之处总有侨胞奔走相告。46年的粤剧从艺生涯,练就了倪惠英炉火纯青的艺术语言,却让观众遗忘了她的出身。听着倪惠英字正腔圆的粤腔粤调,很难让人想到,她的双亲竟然都不是广东人。

  “我的父母虽然来自湖北,但我却是喝着珠江水长大的。”回忆自己与粤剧最初的结缘,倪惠英告诉记者,是文化公园这个岭南艺术的大舞台滋养着她的成长。倪惠英从小喜爱唱歌跳舞,又天生一副圆润清亮的好嗓音。1970年,年仅14岁的她,正式走进广州粤剧团学艺,次年便与粤剧名伶陈笑风共同主演《红灯记》,一举成名。

  倪惠英经常说她是“为舞台而生的人”,一上台就从未试过“企毯边”(即做配角)。她说,自己就像穿上了童话故事中的“红舞鞋”,一旦登台就再也停不下来。“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儿,那个特殊给我更多的机会与表现空间,这样的历史环境是不可复制的。”倪惠英感恩自己遇到的好老师,粤剧团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令她得以博采众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之下,粤剧观众群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锐减。倪惠英身边的不少同行也都纷纷“下海”,另谋出路。“虽然我一直没有离开舞台,但心里同样很迷茫。”倪惠英说。

  面对困境,倪惠英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出洋考察。看到《歌剧魅影》上演时的火爆场面,她的内心深感震撼,开始积极思考新时代的粤剧出路。2000年时,倪惠英在自己从艺30周年艺术专场上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艺术实验:她以全新的舞蹈语言串起《梦会太湖》《贵妃醉酒》《六月雪》三部首本名戏,下半场则是用交响乐伴奏《梁祝》。

  “原来粤剧也可以这么美!”戏迷与行家们观后啧啧称奇。传统戏剧与西方艺术形式、现代舞台艺术的碰撞,引起了全社会热烈的讨论。倪惠英并没有就此止步,第二年又提出“都市粤剧”的理念,创作大型新编粤剧《花月影》,并积极推动“大学生走进剧场”。

  完全依靠市场运作的《花月影》,最终带来差不多1000万元的收入。而更令倪惠英倍感欣慰的是:不少看过《花月影》的年轻人都表示从此爱上了粤剧。

  时至如今,倪惠英仍然努力在城市为粤剧“收复失地”。她认为,城镇化是乡村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只有敞开胸襟拥抱时代,粤剧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如今,倪惠英还将粤剧与体操相结合,为中学生编制推广“粤韵操”。“粤剧,有青年就有未来。”倪惠英自信而执着地总结道。

  【大师心声】

  “粤剧不只是娱乐,更是民族的历史记忆”

  在我看来,粤剧并不只是一种娱乐,它更包含着社会教化的职责。戏曲是对中国文化最浓缩、最精炼的表达,蕴藏着非常深刻的社会人文思考,又是渗透力很强的艺术。传统文化是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民族走向未来的根基。一个民族要留住自己的“根”、留住自己的“魂”,戏曲是很重要的一个元素。粤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我们提供身份的认同、情感的依归。

  作为粤剧工作者,我们需要放慢现代人心灵的节奏,传达有正能量的思想。除了创作更多能让现代人接受的作品,培养年轻一代的观众之外。我们当下最迫切的任务,是系统地整理出一套权威、规范的教材。多年以来,我们粤剧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表演理论体系,缺乏一套教学标准。初学者学会这套教材,人就不容易走歪路。随着老一辈粤剧工作者的仙逝,很多传统技艺正在不断流失。我深深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迫切性。

  【非遗名片】

  粤剧,又称“大戏”或“广东大戏”,以粤语演唱,是我国南方地区一大剧种。粤剧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以“梆簧”为基本曲调,穿插广东民间小调。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化装简练,色彩浓艳,服装多采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粤剧广泛吸收广东音乐、广绣、牙雕、陶瓷、灰塑等地方艺术形式,充分体现广府民系群落的地域文化传统,辐射范围遍及全球各地,在世界华人中具有极强的文化凝聚力。

  【大师名片】

  倪惠英,生于1956年,著名粤剧花旦,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前广州粤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省、市粤剧传承人。她的表演运腔婉转,嗓音清脆明亮,情感表达朴实而细腻,人称“金嗓子”“小曲王”。多年来,倪惠英塑造了一大批雅俗皆赏、性格各异的舞台形象。2002年,她创作并主演了现代粤剧《花月影》,成为戏剧界关注的焦点。倪惠英致力粤剧事业的传承与发扬,并着手粤剧的改革创新,录音、录像发行的个人专辑及粤剧作品有70多部,广为流传,其中多个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