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2016-08-15 08:32 来源:人民网

  璀璨的石器

  何家村窖藏中最为精彩和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洋溢着盛唐之风的杯盘碟碗。在今天看来,它们作为饮食器皿未免显得过于华贵,但对于唐人而言,它们则闪烁着延年益寿的光芒。一千多前深宅大院里的长安权贵迷信着“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古老训条,将金银肆无忌惮地铺洒在一日三餐的饭桌上。尽管唐代律法有着“一品已下,食器不得用纯金、纯玉”“六品已下,不得用浑银”的规定,但这并不是一条被严格执行的法律。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鸳鸯莲瓣纹金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碗、银碗、金杯、银杯、银盘、银碟……你可以想到的几乎所有饮食容器都可以在何家村窖藏的271件器皿中找到。它们有的花纹繁复,工艺精巧,但也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金碗银碟。那些“素面朝天”的碗碟自然是实用器,而那些精雕细镂的,像一件鸳鸯莲瓣纹碗,莲花瓣细密流畅,鸳鸯栩栩如生,则很难断定到底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还是一件精美的实用器,或许当贵客盈门,餐具就不仅仅是一种器皿,也是一件可供炫耀及赏玩的艺术品。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鎏金飞狮纹银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量的累积。在“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世风之下,上层贵族对于金银器皿的需求量极大,宫廷中有“金银作坊院”,民间又有私人金银作坊,宫廷与民间的能工巧匠合力将金银的艺术推向了巅峰。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陕西历史博物馆

  正因为生的多姿多彩和金光璀璨,所以达官贵胄们才格外惧死。于是,炼丹服药也成为唐朝朝野上下的另一种风尚。在唐代从皇帝到上层官僚都对这种追求长生不老的方式深信不疑,并且用金银这种福佑“不死”的材料制成贮药的罐子和盒子,煎药的锅、铛、铫,炼丹的石榴罐,以及服药用的杯、碗、壶等等。何家村窖的主人拥有全套的炼丹用具和大粒光明砂、光明碎红砂、朱砂、白英、金箔等名贵药物。据说这些药物都有镇静安神、益气明目、健五脏提精神的功用。从器皿上的墨书题记看,这时候炼丹用药已经使用“两”甚至“分”做计量单位,并且重视药物产地,知道区分药物质量的优劣,严格控制服药的剂量。不过依据现代科学,因为丹药中含有汞、铅等有害物质,无论如何服用,这些药物不会延长人的寿命,而只会加速服药者的死亡。这无疑是这些钟鸣鼎食者身上最大讽刺。

  贵族的游戏

  酒足饭饱后,是贵族们的游戏时间。从这些餐具上,我们透过那些精美的纹饰也可以看到一千年多年前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消遣。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狩猎纹高足银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出土的一个高足银杯上,描绘了两幅狩猎场景,一面是两个骑马者前后开弓,捕猎中间的野猪,另一面是一人在马上挟弓向后望,而后面的骑马者箭已离弦,射中前方一头小鹿,此鹿前方还有一头惊慌的鹿,以及一只奔逃的狐狸。四个英姿勃发的猎人正是当时的贵族男子,骑马射箭是他们主要的狩猎方式。“射”是儒家“六艺”之一,发展到唐代,成为了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士游侠的一种娱乐,尤其是骑马于苑囿、山林中驰骋、追逐,既可以一展豪情,又能舒活筋骨、聊慰雄心,一有所获,又可以举起这样的杯子,饮酒相庆,预祝下次狩猎的成功。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对于古人而言,马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军事配备,象征着勇气与财富,唐人尚马,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骑射的原因之一。在唐人眼中,马不仅能够纵横驰骋,而且也可以像宠物一样,成为大型庆典上伏拜作揖的助兴工具,比如一个鎏金银壶上像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画面:一匹骏马前肢绷直,后肢弯曲,恰如小狗蹲坐,更为奇特的是它的口中竟然衔着一个杯子。这显然不是一只冲锋陷阵的战马,而是一只用于宫廷娱乐的舞马。据史载,唐玄宗曾命人调训四百匹从塞外得来的良驹,于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那天(即所谓的“千秋节”),在兴庆宫的勤政楼下进行庆祝表演,类似今日的马戏。表演时,马匹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或奔腾旋转,或腾空跳跃,舞蹈的最高潮,是舞马跃上高高的板床,数位壮士将床与马一起抬高,舞马会衔着酒杯给玄宗敬酒祝寿,而这时候的舞马形象,正是这个鎏金银壶所刻画的——屈膝衔杯,献寿饮酒。令人惋惜的是,玄宗的舞马在安史之乱时流散民间,后为安禄山部将田承嗣所得,在军中宴舞时,舞马听音而舞,士兵视为妖孽,竟然将它们鞭打至死。有幸的是,这件银壶留下了史书中所说的舞马形象,令我们至今仍然能够遥想它们昔日的鲜活灵动。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开元通宝”金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至于闺阁中的女子,闲暇无聊时,也会玩一种叫做“掷金钱”的游戏。这种游戏源自宫中,是唐玄宗的后宫三千粉黛为了消磨时光,排遣孤独而发明出来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载:“内廷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盖孤闷无所遣也。”据说唐玄宗偶尔也会参与进来,与妃子们一起投钱嬉戏,而且他还会与臣子们玩一种更为盛大的投掷钱币的活动,称之为“金钱会”。盛会之时,唐玄宗会在承天门楼上大摆筵席,招待群臣,并向楼下抛洒金钱以作赏赐。这种金钱为特制的“开元通宝”金币,专用于赏赐,不同于流通中的“开元通宝”铜币。赏赐活动热闹非凡,以至于数十年后的晚唐诗人张祜仍然在诗中描绘当时盛况:“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在何家窖中就出土了30枚这样的金币,想必窖藏的主人一定也参加过“金钱会”,是“楼下拾金钱”的“百僚”之一。

  


 

 

穿金戴银的唐代名媛

  我们经常在陶俑或者壁画中看到唐代仕女梳着高高的发髻,这是她们用于展示身份与地位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种各样的发饰粉墨登场,其中最夺人眼目的,无疑是那些闪烁着璀璨光芒的金银发饰。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金梳背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女子常常会在发髻上插几把小梳作为装饰,唐代诗人元稹有诗云:“满头行小梳。”说的就是这种唐代女子的插梳之风。何家窖出土的一件精美的金梳背正是当时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发饰,在《武媚娘传奇》中皇帝嫔妃的发髻上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梳背,但出土的这件文物显然要比电视剧里的道具要精致考究得多。在仅仅8厘米长,2厘米宽的梳背上,唐朝的工匠用细细的金丝掐成花纹,又用细小的金珠点缀其间,极为细密精巧,可以说是迄今已知保存最好、工艺最精的梳背之一。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金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除了在头上做文章,腕部也是金银大放异彩的地方,不仅让佩戴的女子举手投足都显得珠光宝气,而且还能获得一种“腕摇金钏响”的听觉享受。没错,金钏,一种唐朝女子极为喜爱的手上饰品。何家村窖藏中有一件典型的素面金钏,是一件开豁口的腕饰,开口而非闭口,这样,唐朝的女子就不用担心日渐丰腴的手腕会将金钏撑坏,她们可以根据手腕的粗细来自由调节开口的大小。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人对于金银的推崇,有时甚至会涉及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香囊。我国古代女子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多是用织物缝制的袋状物,用于盛放各种香料。而唐代上流贵族女子佩戴的是一种金属香囊,如何家村窖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其外壁是一个银球,内层则放置则一个装香料的香盂,运用巧妙的重力设计,使得无论佩戴者如何晃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不至倾覆。其设计之科学巧妙,足以令今人叹绝。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玄宗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后,将其就地安葬,待后来回到长安,念及旧情,秘密下令将杨贵妃改葬。当挖开坟茔时发现,杨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想来杨贵妃所佩戴的应当就是这样的金属香囊。

 


 

 

  唐代的贵族十分乐意用金银来装点他们的生活,只要能够以金银为材料的器物,他们就不惜用金银来进行制作,以此来彰显他们的财富与审美。不过,事隔千年以后,除却盛唐璀璨夺目的物质文明,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当时的金银器匠人,是他们用巧夺天工的手艺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留下了这些丰厚的遗产。我们也才能借由这些精美的物质遗产,去拼凑和重构出那个金光璀璨、耀眼夺目的盛世王朝。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博物馆藏唐金银器赏析 重现大唐贵族生活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