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从“野长城被抹平”中反思什么

2016-09-30 08:56 来源:南方日报 路中林

  

  近日,辽宁省绥中县“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2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调查结果表示:“抹平”措施未备案,且已对长城历史面貌造成严重影响。

  事件发酵至今,围绕“修复措施是否得当”等问题,舆论场上充斥着各种谩骂和指责,却少有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先是网友曝光被抹平的长城图片,随后有专家质疑图片来源,剧情不久发生发转,图片真实性得到证实……事件逐渐陷入罗生门,真相被各执一词所掩盖。人们越来越关注事件的“戏剧性”而不是背后的是非对错,这种状况令人痛心。文物局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将公众焦点重新拉回了正轨,但我们的反思不能止步于此。

  事件中最触目惊心的不是各方的互相推诿,而是修复者的马虎草率。被抹平的小河口长城始建于洪武十四年,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素有“第三八达岭”美誉,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就是这一既具美学观赏价值又富历史厚重感的文物古迹,经“修复抢救”变得面目全非,从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修复者对文物的敬畏。有专家辩称:“修复长城至今尚无统一标准。”乍听起来理直气壮,可即便再无标准也不意味着能突破修复工作的底线。底线是什么?底线就是“不改造”“不破坏”。文物是人与历史对话的媒介,修复工作不是在废墟上嫁接新建筑,更不是推倒重建。原本蜿蜒曲折的长城变成一马平川的“白灰墙”,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扎眼,可施工单位居然“举重若轻”地肆意而为,这背后的轻慢与不负责着实令人震惊。

  这方面意大利匠人的格外用心无疑值得我们学习,据说意大利许多城市的街道、建筑与一千多年前并无二致,之所以能如此完好地保存文物,并将文物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起来,是因为他们奉行“时刻修复”理念。从古建筑落成伊始,修复工作便已开始,这既避免了破坏性的大修大建,也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对意大利文物修复者而言,修复是一项艺术活,不仅在还原历史,也在积极塑造历史。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文物修复工作极为重视,对长城修复工作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责任感并没有传递到一线施工单位身上,在招投标环节,施工单位无不信誓旦旦,可一旦付诸实践,“效率优先”便成了潜规则,这就不是简单依靠激励机制能改变的了。国家文物局在调查中指出:“(当地文物部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力。”这并不是新问题,9月21日,山西一名修复壁画的女孩被捧为“网红”,旋即有网友质疑其破坏文物,最后经核实,该女孩只是实习生,并不是正式员工。这一事件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一名未获相应资质的女孩如何能堂而皇之地进行修复和直播?显然地方文物部门监管存有漏洞,如今事件发生地从山西换到辽宁,我们是否可以推想如此不尽责的现象并非个例?如果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能够在场,许多悲剧原可避免。特别是在野长城被抹平事件中,根据此前专家建议,修复工程共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还划归不同施工单位,按理说,只要有及时的监管指导,出现问题是有充足的反应时间的。

  野长城被抹平是不折不扣的悲剧,我们需予以深刻反思。由于古长城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保护任务艰巨,单靠政府拨款保护还不够,还需要培养公民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填补文物监管缺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等,只有做足做好这些工作才能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编辑:张林昱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