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刘春潮:漆画的未来必须走向国际

2017-02-27 09:48 来源:南方日报 杨逸

刘春潮

刘春潮作品

  2月19日,“莲知般若——刘春潮艺术作品巡回展(广州站)”在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主办,共展出中山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春潮的漆画作品35件。作品以“莲”为主题,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展览将延续到2月28日。

  刘春潮通过《爱莲说》系列作品的创作,表达其对生命之源的探索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拷问。他带着这些从东方本土文化资源撷取创作灵感的作品,举办多次世界巡展,赢得东西方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莲”是传统文人画常见的母题,当今艺术家如何为之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漆画作为有7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今天应如何重现东方美学精神的价值?刘春潮就此为本报记者进行解读。

  南方日报:您对“莲”题材的创作,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时间。这个题材为何引起您如此浓厚的兴趣?作为当代作品,您为笔下的“莲”赋予了哪些与前人不同的精神内涵?

  刘春潮:我对“莲”的创作可以追溯到1999年。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三水写生采风,买回了一堆绿色的莲蓬,放在画室的某个角落,看着它们慢慢地变灰、变紫、最后变黑。这从生到死的过程,仿佛就是人的一生。这促使我思考“莲”所体现的生命意义。

  “莲”给人带来的视觉审美是纯天然的,它很容易入画:莲叶是面,枝干是线,莲花和莲蓬是点,点、线、面都齐全了。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画画的人都画过“莲”。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几乎成为“莲”永恒不变的主题。

  但我希望打破传统花鸟画意义的程式化图式,去除传统士大夫“莲”意象中的道德附加,将“莲”的创作完全置于当代语境中。我对莲花的荣枯,进行生命存在意义上的视觉阐释和诗性表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终极追问。我希望将“莲”的文化意象纳入到当代人的生命体验语境中,进而重建东方审美精神。


  南方日报:您如何理解“东方审美精神”?

  刘春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东方写意、西方写实的区别。东方美学的核心是诗学、哲学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充满互渗性。虽然东西方艺术表现形式、制作手法各异。但艺术是共通的,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永恒目标不会变。而且,传统本身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东西方艺术彼此结合、不断扬弃,在保留各民族文化艺术精髓的同时,吸取异质文化的优势,这是整体的趋势。作为中国艺术家,我尝试建构一种以东方美学为核心,既属于东方、也属于世界的艺术品种。

  南方日报:您早期“莲”题材的系列作品以国画为主。是什么原因吸引您转移到漆画的“阵地”上来?您是如何实现国画与漆画两种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切换?

  刘春潮:我创作以“莲”为主题的漆画,是从2007年开始的。国画与漆画的媒介有很大不同:国画是纸质作品,用的是水性材料;漆画是硬质作品,用的是油性材料。漆画的干湿程度、等待时间都不同于国画。不过,这些都只是技术层面的要求而已,两者在精神层面是相通的。就我意图表达生死轮回、死后重生的这些观念来说,漆画更适合我,它的载体显得更为厚重。

  南方日报:在从事艺术创作之余,您还会写诗歌。文学与艺术是如何在您的创作之中互相融汇?

  刘春潮:文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对我来说,它们犹如一条河的两岸。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我强调作品的文学性和画面之外的延伸:作品在符合视觉审美规律的同时,还要对思想性有所要求。而绘画、诗歌、哲学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我喜欢运用黑、红、金色系,在色彩对比中传达神秘的“诗性”。

  南方日报:这些年来,您以《中国莲》为主题举办世界巡回展。目前,国际上对漆画的认知度如何?您的创作取得怎样的反响?

  刘春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漆料的国家,也是出土漆器最多的国家,有着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漆画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有着很高的辨识度。漆画也是一种很国际化的材质。和纸质作品相比,漆画与油画更为相似,更容易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除汉代中国漆画的造型特点外,我的漆画作品也汲取了不少西方的设计、装饰元素,进行更个性化的、现代化的演绎。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不少欧洲观众开始欣赏东方漆艺。《中国莲》系列在德国展出时,法兰克福当地艺术家对我的作品很惊讶。他原本以为,中国画无非是些花花草草的工艺品,但我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的质材和东方文化精神、又具备现代艺术特征,十分符合国际的审美情趣。他的评语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认为漆画必须走向国际,这也是我未来创作的方向。这次展览是今年世界巡回展的首站,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是此行的目的地。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中国漆画的未来?

  刘春潮:有人认为,漆画装饰性强,只能向工艺美术的方向发展。但在我看来,“漆画”首先是“画”。漆画的多元性、包容性与不可复制性,是普通漆艺所不具备的。我们必须从艺术性的方向对漆画进行探索。我认为,现在中国漆画正面临历史最好的时机。但漆画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寂寞难耐。所以,漆画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努力提升它的社会认知。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