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艺术少年该如何培养?

2017-02-27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周豫

林妙可

  近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夜走红的童星林妙可,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艺考中先后落榜,引发人们广泛关注。

  实际上,早在她10岁时,就被“老戏骨”濮存昕指出“这孩子该停停”,参加太多拍摄了,担心她失去童真,建议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林妙可9岁就独登奥运舞台,10岁出演《红楼梦》,12岁上春晚,9年间片约不断,可以说是太早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也过早地步入了成人社会,接触到了社会与演艺圈的复杂,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能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她是“明星考生”,大家固然会更多地把焦点指向她,但到底是她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不管怎么样,这次考试失败对她未必是坏事,这应该会给她和她的家长一个机会进行反思。同时,我们也应该反观自身:对于那些自小就有一定艺术天分、锋芒毕露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和培养?

  1

  孩子“年少成名”家长准备好了吗?

  北京电影学院初试成绩公布,林妙可落榜,一时间,“林妙可”就登上了网络热搜,各方评论铺天盖地,对她的非议也随之而来。很多人在指责她的同时,是否也意识到这种“看笑话的心态和评价”,对于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反过来想,如果是一个没有出名的艺考生,大家还会那么关注她吗?对此,《家庭》期刊集团编审、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会秘书长郑晨觉得:“社会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让林妙可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下,大众如果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恶意议论,观念和行为就会发生偏差。”在郑晨看来,林妙可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普通人,和其他普通考生一样参加公平、公正的考试。唯一不同的,就是林妙可成名早,社会对她的期望更高,“其实,即使她落选了,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郑晨说。

  从这事我们也应该看到,让孩子过早成名,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要防患于未然,在挫折来临的时刻,不至于让孩子手无足措,也不至于让孩子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所以,父母提高自己的素养也很重要,不仅仅是艺术素养上,也体现在应对各种事情上的能力。”具体而言,郑晨建议,“父母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孩子一起面对各种变化。第一,让孩子正常学习,像个普通人一样去成长;第二,父母不要期待过高,更不要因孩子成名带来荣耀而沾沾自喜,尤其是那种以孩子为自己带来名利的想法一定要避免。成名后孩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曲折和坎坷要克服。”

  艺术教育专家、懿之声机构负责人沈丹婷也表示:“家长只有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看待问题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判断。董卿的爸爸对她非常严格,最终培养出了优秀的女儿,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用这样的教育。人们往往只看到今天成功的董卿,没有看到中国有多少个没有成功的‘董卿’。”

  另一方面,孩子这次没考上,不代表下次也考不上;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外界给予了林妙可太多超越了问题本身的评价,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她来说,背负的太多了。同样,这次事件之后,把林妙可作为自己孩子成长标杆的这一类父母,也可能是备受打击的。”沈丹婷建议,当事人要以这个作为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契机,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在陪伴孩子的同时,给予孩子心理支撑的力量——考不上这两所学校,可以考其他。“考不上”对林妙可来说,不是坏事,不必理会外界评论的轰炸,自己定位好自己,寻找更好的发展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表演欲,如何引导值得深思。

  2

  “有表演欲”的孩子切勿“过度培养”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这句话并非适合所有人。现代社会的孩子愈来愈“早熟”,这是有原因的。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家庭和学校条件越来越完善,送孩子去少年宫、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加上网络的发达,这些都为挖掘孩子潜能创造了很多便利。这些孩子过早接触了太多与实际年龄不匹配的东西,以至于他们的行为、言语常常与实际年龄不符,“过早地缺乏童真,未必是好事。”郑晨说,让孩子们过多参加各种场合的比赛,“众星捧月”的教育并不一定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太早、太多的挫折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最终反倒会让孩子缺乏勇气。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有表演欲的。据悉,4岁-6岁的孩子表演欲体现在“玩”上,比如他们玩“过家家”,女孩喜欢扮演妈妈,男孩扮演爸爸往往会非常投入。“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天性,4岁-6岁尽量让孩子玩。到了小学,可以开始让孩子接触表演等专业艺术,或者参加培训机构,尝试上台表演。”沈丹婷希望,孩子们学表演是发自内心喜欢的,而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有表演欲不一定就要从事艺术工作,更不一定要当演员。沈丹婷说,“表演欲人人都有,从事专业艺术工作需要天赋和机遇。有表演欲不一定要当演员,也可以当老师、演讲家、销售员等。为了什么而表演很重要,很多孩子表演是期待别人的认可,一旦人们没有认可,孩子内心会深受打击。”很多人认为林妙可面对镜头摇头晃脑有些“做作”,这可能是她孩童时期因为“摇头晃脑”被选了,那时和同龄孩子比较,这样的表演可能是出色的,“成人认可,所有人都说没问题,那么她的心里就会认为这种表演就是‘对’的。以至于现在长大了,也还这样。其实,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她成长过程中更多培养她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或许,这次艺考落选对她是一个反思自己的好机会。”

  有些孩子天生表演欲强,父母可以慢慢引导和培养,但是天赋的培养也要切合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郑晨看来,“关键还是要回到孩子自身的潜能、兴趣、爱好上。”他强调,父母要注意不要过度培养,以免孩子产生厌恶情绪。“毕竟孩子心智不成熟,他们的天分、技能有时候和心智成长是不成正比的,在培养技能的同时,父母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切勿揠苗助长。孩子的心灵需要保护,在未成人阶段,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教会他们正确面对挫折。”


艺考大军长盛不衰。

  3

  做好孩子艺术道路上的“把关人”

  对于像林妙可这样从小锋芒毕露的艺术生而言,他们自小就出来到处登台,错过了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间。那么,在孩子的成长中到底家长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小学校长郭海英看来,关键是“家长的定位和引导”。如果家长将孩子定位为获取名利的机器,让他们太早接触以名和利为主的成人社会,特别是相对复杂的娱乐圈,没有很多时间跟同龄人相处,对孩子一辈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这种做法是非常“短视”的。此外,郭海英还强调,家长要做好“把关人”,帮孩子去审核、筛选,而不是什么赚钱、什么名气大就让孩子不加选择地参加。

  从小过多地暴露在媒体和镜头之下,是否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危害?青榄教育儿童心理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赵瑾东说,这样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寻求认可上瘾”和被“贴标签”,“孩子如果过度被赞美和表扬,他的内心会总是渴望听到赞美表扬的声音,一旦遇挫,就会承受不了。此外,太小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孩子的优点、不足,外表还是内在品格都会被无限夸大,孩子很可能迷失自己变得飘飘然,要么就是被负面舆论过度攻击,心灵受到伤害。他自己也会很混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般而言,孩子在12岁以后会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究竟想要什么”等问题,而在这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旦被过多地暴露在媒体中、处于一种“被安排”的状态,到了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非常叛逆。此外,孩子一般10岁左右才分得清楚虚拟和现实,过早参与一些电视节目拍摄,会让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剧情,什么是现实。如果孩子参与的表演有过于成人化的内容,还会让孩子模仿里面的内容,这些都是相当危险的。“更要注意的是,孩子可能会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幻想一日爆红,不能踏实努力,总想着投机取巧,这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赵瑾东说。

  因此,赵瑾东建议,家长一方面要让孩子回归校园,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生活交友,过有规律的生活;另一方面,让孩子在家多做家务,在家多多付出,在外多做公益,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如果年少成名,孩子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更大,家长更要树立好孩子的德行,这比能力更重要。同时,家长也应当重视孩子的学业,就算是做明星少年,也是要像林妙可一样公平参加艺考的,只有专业学业过关,才可以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