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这座小岛,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2017-04-20 10:26 来源:南方日报 余丹 许端阳

城市少见的石板路是乌桥岛一大特色。

汕头市博物馆与乌桥岛隔江相望,两岸的新旧建筑形成强烈对比。

  ■编者按

  2017年年初,《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金平区将在710亩乌桥岛棚户区实施改造项目。金平区拟融资60亿元,并委托专业机构制订乌桥岛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完成2000户拆迁安置工作,争取3年内完成搬迁安置和收购平整工作,把乌桥岛建成一颗美丽生态的“明珠”。

  “乌桥岛”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民间的口头说法。在官方的文件中,这里是“汕头市乌桥街道”。严格来说,这里并不是一个岛,而是一处韩江支流梅溪河在汇入西港河时冲积而成的沙洲。

  随着政府部门对于乌桥改造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社会也将目光重新投注到这个占地0.60平方公里的岛上。这个与正在如火如荼改造中的小公园片区一衣带水、与牛田洋湿地这一汕头后花园隔海相望的市内岛,从地理位置而言本该是汕头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曼哈顿岛”,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成为不少市民眼中汕头市区最落后的地方。更有人将乌桥岛这座位于城市西部的水滴状小岛与城市东部别墅林立的金叶岛对比起来,称两座岛是两种汕头人的生活……

  究竟,真实的乌桥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历时两周时间,穿梭于乌桥的大街小巷,与乌桥的居民以及走出去的乌桥人对话,倾听关于这座小岛的故事,并在今日《南方日报·汕头观察》以“4连版”的篇幅记录、呈现。

  “有一块沙滩地 风雨已吹过百年/老市区西北角 她是块风水宝地/繁华的地带 清朝光绪年/商人聚集地在那时候/东临梅溪河/西至石篱尾/南濒韩江水/北接厦岭港……”这首《汕头乌桥岛》,是2016年中发布的一首潮语摇滚歌曲,当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轰动。歌词曲及演唱,均由乌桥人汤旭升一手包办。

  “我是乌桥土生土长的孩子。”今年30岁的汤旭升说起乌桥,总是一脸骄傲。然而,对于如今很多汕头年轻人来说,乌桥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乌桥的地理位置。汤旭升创作这首歌,正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尤其是汕头人对乌桥的关注。

  像汤旭升这样对乌桥充满感情的乌桥人并不少——他们有的坚守乌桥不搬家,有的即使搬离,仍念念不忘在乌桥长大的岁月,而有的则事业有成,反哺乌桥。

  走访中,我们发现,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乌桥,但不变的是他们对乌桥的记忆。而最让他们牵挂的,是乌桥浓浓的人情味。

  仍有不少居民“坚守”乌桥

  说起乌桥,不少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穷苦”,甚至有说法说乌桥岛是汕头“最大的贫民窟”。公开媒体报道,乌桥岛上有居民6300多户,三成以上是贫困户,常住人口约1万余人。

  的确,相较于汕头市区其他地方而言,这1万余居民的平均收入较低,甚至在乌桥街巷行走时,还不时见到有妇女坐在门口边晒太阳边与邻居闲聊边做手工,以这种原始的手工业方式维持生计。时至今日,大部分乌桥人的居住条件仍然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

  而在当时的乌桥,除了少部分有钱人能够建起贝灰水泥的房子外,更多背井离乡来乌桥打拼的人都住在“枋蓬厝”或者“枋厝”——这是当地对在空地上搭建起来的木板房的叫法。直到1966年,才由乌桥街道牵头,将这些居民以“民建公助”的形式,安置于巷道中建起的二层贝灰民宅,这些建筑仍是现在大部分乌桥人的住所。

  在以往媒体对乌桥的报道中,也多是以帮扶贫困居民,或者是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之际乌桥淹水等题材为主,这似乎为乌桥岛贴上了“穷苦”“城市弃儿”的标签。对此,很多土生土长的乌桥人并不同意。

  “很多人说现在仍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没钱搬不走的,我不同意,我们这些老居民在这里很舒服,除了房子旧点,窄了点,偶尔浸水,其他的都不比外面差多少。”一位林姓老者表示。


从空中俯瞰,乌桥岛尽是密密麻麻的平房。

时至今日,大部分乌桥人的居住条件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但仍有不少乌桥人留守在此,不愿搬走。

  “人情味是乌桥最大魅力所在”

  几乎所有记者接触到的“岛民”都认为,人情味是乌桥最大的魅力所在。

  “乌桥的人情味,在我走出乌桥之后很少遇到了。这人情味不仅有家庭间的亲情,还有邻里间的守望相助。”汕头市立新学校校长林妙香与记者分享了她印象中的乌桥“人情味”。

  “从乌桥出来的孩子基本都比较朴实、懂事,也很会为父母着想。我父亲是一位推板车的运输工人,我们家的小孩共7个人,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等在乌桥头这一父亲拉货的必经之路等待,见到父亲拉着上百斤货物的板车上桥,我们都会跑去在车后面帮忙推,在下桥时,又跑到前面帮忙顶。不仅是我们,乌桥的孩子有可能的话基本都会抢着帮父母干活。”林妙香说。

  关于邻里间守望相助的事例还有更多,像是端着饭碗到邻居家夹菜、下雨时帮忙收衣服、家庭成员吵架时邻居帮忙上门劝和、老人生病时街坊轮流送饭照料等。这样细碎的生活故事,每位乌桥人都能讲出不少。

  闲聊之时,不少上了年纪的乌桥人都会提到一个场景:夏季来临,乌桥上的民宅中因为狭小,且没有电风扇而异常闷热,住在桥边的居民会在下班回家后用桶到河里提水冲洗桥面;而在吃过晚饭后,不少乌桥人便拖家带口,卷上一席草席,带上一壶热水与一套茶具,在桥面上与岛上的邻居喝茶聊天。夜深之后,便在桥上沉沉睡去,如果隔天醒迟了,还有上班经过的人喊你起床。

  直至今日,每逢春节乌桥仍能出现车辆停满巷道的现象,乌桥家家户户都在门口的巷子烧香拜祖;中秋拜月也成为了乌桥所独有的文化,居民们都将供品纸钱放置于巷道中,场面相当壮观,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前来观看、拍摄。

  回想起来,不少乌桥人有着这样的感慨:潮汕农村因为有祠堂,宗族文化浓厚,村落得以形成凝聚力;而在乌桥这个没有祠堂、没有宗族文化的地方,凝聚力竟那么强,很多人都解释不出个缘由。“这大概就是北京的四合院、香港的天水围吧,因为大家的处境都差不多,所以在生活上会更有共鸣。”林妙香说。


  企业家捐资“反哺”乌桥岛

  乌桥岛的“人情味”,还体现在从这里走出去的企业家对乌桥的“反哺”上。

  在乌桥岛发展建设需要社会资金时,从乌桥走出去的企业家总是不遗余力打头阵捐资;乌桥岛上贫困户在节假日的时候,总是会第一时间收到来自企业家们的爱心关怀;在乌桥生活的寒门学子,不必担忧学费问题,总有爱心企业家会无私助学。

  “乌桥外甥”陈振勇便是其中一例。今年55岁的陈振勇出生在潮阳,但由于家庭拮据,小时候经常被送到乌桥岛的外婆家。外婆对陈振勇十分疼爱,邻居们也对这个小外甥照顾有加。外婆经常对陈振勇说,长大以后有出息,要报答那些对你好的人。

  长大后,赶上改革开放好政策,陈振勇在事业上逐渐有起色,并成为深圳振惠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感念在乌桥岛上的生活,2013年,陈振勇将外婆的旧居、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翻修改造成老人活动中心,无偿提供给辖区老人休闲娱乐。

  此外,陈振勇每月固定为贫困户送上生活救助款4万元,每年固定资助30名贫困生,逢年过节都会为乌桥乡亲送上他亲自挑选采购的爱心物资,为困难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为止,陈振勇为乌桥辖区的困难群众捐赠的爱心善款及物资价值折合人民币近800万元。

  与陈振勇一样,广东富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乌桥情慈善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陈武华每年都会带队为乌桥辖内的困难家庭送来春节慰问金,总价值都是10万元。

  陈武华是土生土长的乌桥人。因为儿时家庭贫困,读高二的时候,他便辍学外出打工。上世纪80年代,他与兄弟走上创业道路,成立广东富味食品有限公司。

  除了每年坚持为乌桥捐资,陈武华也偶尔带着小孩回乌桥参加公益活动,虽然孩子对乌桥情感有限,但陈武华仍觉得带孩子参加乌桥的公益活动十分有必要,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爱心。

  在乌桥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宣传资料上,经常能看到一家协办单位——汕头市天外天文体用品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肖总也是地道乌桥人。

  据了解,肖总每周固定两天为乌桥老人送上百多个爱心包子,节假日自己买食品慰问老人或联合其他爱心企业,送上精彩节目和生活物资。经营小本生意的肖总,每次慰问几百位老人,都是自己到商店选购适合老人的糖果、糕点,来家中与妻子女儿分成一个小包,尽可能地送到每位老人家手中。

  谈及为何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肖总表示一切都是“尽本分做本分事”,他说:“每个人都会老,我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老人送去一份实际的问候,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乌桥慈善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除了企业家的“反哺”,乌桥岛也积极进行着“自我造血”。乌桥街道的慈善品牌活动“乌桥情·爱心行”便是生动的例子。

  据了解,街道自2002年起设立“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项目,帮扶贫困人士。据统计,至2015年,13年来共组织志愿服务3万多人次,平均每年有超过2000名群众获益,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乌桥贫困居民的生活压力。该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被省文明委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成立于2015年的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接过了这一慈善品牌。这一品牌的模式,便是以党员干部带头、热心企业家参与、社会志愿组织加盟和辖区群众互助。

  2012年,乌桥街道成立了“乌桥情慈善发展促进会”,成为汕头市首个街道级慈善会。2016年初,乌桥街道成立了“乌桥情·爱心行”志愿者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志愿者服务中心已有蓝天义工、祥和义工、广东狮子会、慈心宝慈善会、莲花关怀等公益组织进驻。通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心第一个落地项目——“乌桥情·爱心行”图书室正式开张,向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为乌桥辖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社区。“六多一低”的现状,使得乌桥在慈善领域的建设走在汕头的前列。

  2016年,仅成立一年的联合会便募集到慈善资金和物资价值近200万元。针对乌桥危房多、老人多、地势低洼、抗灾能力差等特点,与市红十字会安和救援队成立抢险队伍,在台风期间固定驻扎乌桥,有效解决了乌桥街道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的难题,可以第一时间救助受灾的群众。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