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岭南文史】绝密汕头站潜作枢纽 红色交通线接通天地

2019-07-30 23:44 来源:金羊网 邓琼

  站在汕头市最具标志性的“小公园亭”前,眼前密密匝匝环绕的,是中国内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片骑楼建筑群。

  时间回到1921年。这一年,汕头正式设立市政厅,“小公园”街区乘侨资而兴,百业昌旺,骑楼风起,成为这颗“岭东明珠”地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区域。

  同样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十年之后,上海与汕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新兴的“小公园”街区,这样被联系到一起——1931年,一条绵延数千公里的红色“中央交通线”建立起来,两端联结着上海的党中央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汕头,是这条交通线上最重要的枢纽城市。而中共在汕头先后设立的两个绝密交通站,都位于华洋杂处的“小公园”街区之中。

  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交通线

  “一上楼,走到金陵旅店楼梯转角,就看见墙上挂着‘1925年汕头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大会’的照片,周恩来的头像也在其中。陈彭年感到不安全,马上引着身后的周恩来同志转移。”

  “熊志华刚把装着电台零件的竹枕头和其他行李一起交给店员小王,放进南京旅社的栈房,没多久,敌人就开始当晚的第三次搜查了。这回来的不是警察、宪兵,而是几个便衣特务。”

  这些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并非谍战剧里的桥段,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汕头“小公园”。

  今天的“小公园”街区已不复往日的喧腾,但格局仍在。路边是成片高挑着门楣、精心装饰过的骑楼和洋房,八十多年前那些红色往事仿佛在其中若隐若现。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王恬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越来越重要,但也日益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1930年10月中央交通局成立;当年年底,饶卫华在香港建立华南交通总站,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率人到汕头,在镇邦街7号建起了中法药房汕头分号,对内则是绝密交通站。后来,陆续又有李沛群任闽西交通站长,卢伟良任大埔交通站长,上下接应。肖桂昌、曾昌明、熊志华等富有地下斗争经验的党员担任中央交通线专职交通员。

  就这样,一条由上海经香港、转汕头过潮州、入大埔上永定、到长汀达端金,长达数千里的水陆地下交通线迅速搭建起来。

  海平路交通站(红框处)修复前旧景

  危险笼罩中的绝密生命线

  有着丰富地下斗争经验的周恩来把汕头定为线上的重要节点,1931年初,又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三人再往汕头,选在海平路开设一家“华富电料行”,作为备用站。

  事实证明,这样的“双保险”是多么明智!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他所了解的各交通站都被迫立即停止使用,其中也包括“中法药房汕头分号”。从此“华富电料行”地下交通站正式启用,成为这条“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今日的汕头海平路97号,已经被郑重地开辟为中央交通线旧址纪念馆。原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秦梓高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当地研究者,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他在上海找到了当年交通站的创办者之一顾玉良,这才最终促成了顾老南下指认准确的站址。

  秦梓高今年已89岁高龄,仍非常清晰地记得当年顾玉良对交通站的讲述。开一家专营批发和代销的电料行,既能掩护身份,也为了用商店名义购买苏区急需的电器材料。三位创建者中,顾玉良是第一次来汕,不懂潮汕话,但做过生意,在店里当会计;罗贵昆是梅县青年,在汕头也有些关系,任职员和翻译;最年长的陈彭年曾在上海租界做过秘密工作,懂黑社会行话,而且他个子高,穿上长袍大褂活像个大老板,对内是交通站站长、对外是电料行经理。

  纪念馆按照顾玉良的描述,精心还原了华富电料行的“洽谈室”,中间是酸枝家具,摆放着潮汕工夫茶具、德国竹笼煤油灯,还有电话机、留声机、麻将桌。“有时候,打麻将是为了招待来做生意的客人;有时候,是为了借那个声音,掩护我们讨论交通工作。”

  转运护送同志的安全线

  汕头市金平区的党史专家邱文化介绍,将交通站设在汕头,本也是看中了这里三教九流南来北往,商旅发达,便于党员干部改装掩饰。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同志当时已年过五旬,就作老教师打扮,随身带着课本;邓颖超在头上盘个髻,扮成去内地寻亲的妇女,交通员则是相送的“表弟”;周恩来则身穿长衫,脚着皮鞋,头戴毡帽,是商贾模样。至于走哪条路线入苏区也有区别,如叶剑英是梅县人,认识他的人多,又正被国民党悬赏十万元通缉,所以他未照常走潮州、大埔一路,而是从汕头改道澄海、再转饶平等地,经陆路进入闽西。

  汕头中转站直属党中央,保密级别高,只有高级别干部通过才启用,而且纪律非常严密。中央的规定是,不准外人住站,来人不得到站交接,不横向联系当地党组织或其他过境交通员。至于接送何人、如何停驻,也都因人而异。共产国际顾问、德国人李德经过,住的是外马路上英国人开的“适宜楼”;交通员熊志华运送电台零件,住在南京旅店;周恩来1931年来时先住在金陵酒店,后来为防暴露,被陈彭年转去了附近一家招待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招待所的后台老板竟是在潮汕地区负责“剿共”的国民党独立二师师长张瑞贵,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经汕头交通站中转、护送,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军政干部就有200多人,除去前文所述,还包括董必武、邓小平、刘伯承、项英、任弼时、何叔衡、陈云、肖劲光、李富春、李克农、张爱萍、林伯渠等中国革命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

  双向流动的物资运输线

  交通线还担负着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外钞等交给党中央,再把为苏区采购的大批物资转运进去的重任。1931年,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亲到中央苏区提款,一次就运送20万元。1932年,专职交通员曾昌明、肖桂昌到福建漳州,时任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同志交付给他们价值约5000元的金条。交通员们以身犯险,把银元绑缚在手臂上,把金条藏在随身的纸伞杆中,风餐露宿,力保分文不失地将钱款交给党中央。经线上站点购买或转运,如同蚂蚁搬家一样,向中央苏区输送的食盐、布匹、药物以及电讯、印刷、军械器材等军需或民用重要物资,计有300余吨。

  从1930年底建立,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完成历史使命,经汕头的这条红色交通线,是上海党中央与位于赣闽腹地的中央苏区之间唯一一条未遭敌人破坏、始终连通的地下交通线。中国共产党的大批人才、经费、物资,经由这条线路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与严密封锁,如新鲜血液般流通其间,为中国革命持续提供着动力。

  如今,“小公园”一带的建筑大多已不再作当年的用途。当年互不知存在的那两个交通站点,相距亦不过一公里。当人们置身于“小公园”街区时,想起这存于点线之间的革命火种,终成燎原之势,怎能不心生崇敬与神往!

  对外开放的交通站旧址纪念馆

  链接

  在中央及广东省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下,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海平路97号)成为 “小公园”街区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广东省文化厅大力推动,2015年该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相关修缮、建馆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月,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访谈:

  中央和广东省委 十分重视东江地区

  林益 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处长

  金羊网:这条“中央交通线”,是否利用了广东境内东江、韩江水系传统运输的安全性?

  林益:是的,一般来说国民党的钳制和封锁在陆地上更为严酷,但水路存在流动性大、不易监管等特点,对于红色交通而言安全性较高。汕头北通厦门、上海,东向台湾、澎湖列岛,西通香港,特别是溯韩江北上福建、进入江西的客货运均有传统,都是这条交通线能始终保持不断的重要条件。

  金羊网:周恩来同志为何选择汕头作为中央交通线的重要中枢,?

  林益:经汕头北上进入中央苏区,主要行经的就是东江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包括今日东江、韩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在中共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这里农民运动蓬勃,国民革命军又曾两次东征,这里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典范、中国大革命的策源地。此地党的地委以及县、区一级的党团组织相对健全,1927年春,全东江所属惠、潮、梅各县共产党员总人数达5000人左右,约占了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1/10。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在这一地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并先后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东江革命根据地。中央、广东省委对东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视。1929年10月,中央为将闽西苏区与东江苏区连成一片,曾派朱德率领的红四军6000余人从闽西向东江进军,转战大埔、蕉岭、梅县、丰顺等县。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经略东江一直被作为建设中央苏区的战略目标。

  金羊网:东江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是一种什么关系?

  林益:东江革命根据地在全盛时期,发展到与中央苏区相连的闽赣边界,其相连的部分地区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东江革命根据地在组织上与中央苏区联系密切,在军事上牵制敌军,经济上进行双向的物资输送,再加上捍卫了作为中央苏区生命线的“中央交通线”,是中央苏区的南方屏障。

  2009年以来,广东有11个县(区)被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范围。这使我们对广东党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说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部分区域也是中央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延伸

  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次地方行政实践

  岭东同文学堂旧址位于汕头市外马路129号现外马路第三小学院内,它不仅是潮汕地区第一所现代学堂,而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首度的地方行政实践。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陈炯明势力的东征。东征胜利后,时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的周恩来被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主持惠、潮、梅、海陆丰共25个县的地方行政工作。这是周恩来、也是中共党员领导地方行政工作的开端。这一年,他27岁。

  1926年2月1日,岭东同文学堂成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周恩来也在公署门口公布就职通告。2月22日至3月3日,周恩来在这里主持召开东江各属行政会议,并做政治报告。

  当时,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周报》曾载文称这次会议是“人民实行参与革命政治之第一步,即政府与人民合作之先声”。

  (本期由汕头市政协协办)

  文/金羊网记者 邓琼 图/汕头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