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二十四节气之岭南国色|农历小雪至,又到采香时

2023-11-22 08:43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节目《满庭芳·国色》惊艳了观众的眼球,唯美浪漫的中国传统色展现出简约大气的满庭芳华气象。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以中国传统色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寻迹二十四节气中的岭南国色,以飨读者。

11月22日

小雪日

节气“小雪”不代表天气中的“小雪”

它是比喻在此节气期间

气候寒而未深且降水未大的特征

进入小雪节气后

意味着寒潮和冷空气次数的增加

天气会越来越冷

而每年这个时节

也是莞香成熟季节

根据习俗

香农会农历小雪日采下头香

揭开忙碌的采香序幕

之所以选择小雪采香

是因为符合“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一生长规律

莞香树经过春夏季节的快速生长

到了秋天

莞香树开始慢慢累积能量过冬

到了小雪节气前后

环境干燥,树的水分较少、油脂更多

此时取香,品质最好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提到

“盖以十月香胎气足,香乃大良也。

凡凿香贵以其时,秋冬凿则良,霜雪所侵,

精华内敛,木质尽化瘠而不肥,故尤香。”

在东莞大岭山

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

每年的小雪采香日

都会聚集不少的香农

当地会举行隆重的香典仪式

经过祭拜天地、上贡品、点烛、焚香纸、敬酒、放鞭炮

等一系列传统拜香神仪式后

国家级非遗项目“莞香制作技艺”的

非遗传承人黄欧

就会锯开自己精心挑选的莞香树树干

取下早已被预定的“头香”

但这还没有结束

“头香”之后

要经过理香、窨香等数道传统工序

最后得到的莞香

大概不到“头香”的百分之五

这才是真正的莞香

“头香”的现场拍卖可以达到十几万的高价

所谓物以稀为贵

莞香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莞香是沉香的一种

上品入水能沉,故名沉香

莞香又名女儿香、涯香、芽香、土沉香或白木香

是沉香中的上品、岭南奇珍

莞香还是中国树木中唯一

以“东莞”的地方名来命名的树木

有着1800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唐代,已是皇家贡品

宋代时,点茶、焚香、插花和挂画并称“四艺”

历来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所推崇

《广东新语》中记载

“东粤有四市,香市在东莞之寮步”

寮步镇历史悠久,是中国沉香之乡

明清时期是莞香的贸易集散中心

莞香集散于此,远销海内外

莞香还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

是十大广药之一

《本草纲目》记载沉香药效

“香窜冲动、性质辛、微温无毒,可降气纳肾、调中平肝”

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

皆为传统的养生妙方

莞香还有用作香料、工艺品制作及收藏等经济价值

所谓“一两黄金一两沉香”

上等莞香比金子还要贵

种树易,结香难

如果没有独特的传统技艺

莞香树可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结香

2014年

“莞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同年,东莞建成开放

沉香文化博物馆

是中国首座沉香文化主题博物馆

也是东南亚地区乃至

全球沉香藏品最为丰富的公益性博物馆

想深入了解香文化历史的朋友可以

前往一睹风采

如今

莞香已经成为东莞首个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东莞还举办了国际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

确立建设“东方香都”

打造千亿莞香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莞香

这颗莞邑大地孕育的香国明珠

在世界香史上创造了

流传千年的莞香文化

不仅成为东莞的文化象征标志

也为东莞文化产业打开无限发展前景

小雪来临

喜欢莞香的朋友

不如去看采香吧

  文字:周存 朱绮琳 

  海报:武君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化莞家微信公众号、文明大岭山微信公众号、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由之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