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热血军旗》10月5日将在广东卫视和湖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自2017年6月25日起,张多福(导演)和陈学军(项目统筹、编剧)及后期团队在北京大兴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机房里,开始了电视剧《建军大业》的修改。在五十多天的修改中,电视剧改名为《热血军旗》并在中央电台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首播。本文根据的陈学军和张多福的访谈整理,是首次发表。
陈学军:虽然电视剧对类型的要求没有电影那么高,但是在不同的风格样式之间转换到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次《热血军旗》是重大革命历史,也是一部军事题材剧,对演员们就有精神风貌的要求了。
张多福:每一部戏都要先确定风格样式,包括这部戏追求的表演风格。拿这部《热血军旗》来说,它有二三十年代青年人的激情。我们很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大浪淘沙》,那个时代的表演真的,真听真看真感受,现在我们觉得那个时代的表演怎么那么过?实际上那个时代就是充满了这样的激情。
张多福导演在后期机房
演员到底怎么演他的角色,除了展示角色的个性,导演还要让他统一到整个戏的表演风格里。《热血军旗》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充满了激情,不管你在演什么,你的台词、人物的精神状态都要是偏这样,这样大家的风格才能靠近。你玩深沉他玩深沉,观众一看这哪像那个年代?不能你演的是那路,他演的是这种,靠不到一块去,观众会觉得戏散。演员有了统一的方向之后,最起码在做案头工作时他们知道朝那儿努力。
为什么这次专家们审片对我们演员的表演都给予了肯定?我觉得是整体风格定位的问题。定位好了之后,导演一定要把演员引导到那个路上去。如果他没有方向,他表演不知道要演什么,他不知道这个情绪放到多大,他演出来会觉得不舒服。为什么每部戏都希望演员能早点进摄制组,早点跟导演谈戏?了解这个戏表演风格。我们之前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完了要灌输给演员,让演员进入前慢慢的去体验,这个过程是需要的。
当然了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开拍前那个晚上演员才赶到摄制组,到了组里忙着试装,第二天就拍了。这种现状我怎么说呢?对塑造人物还是有影响的。除非他的表演经验相当丰富,能把控住。一般的年轻演员这时候就容易找不到。还是经过训练之后,经过大家再一次对词走戏磨合过之后,他心里很有底了。就算他演了不那么精彩,但最起码他在这个戏中表演的风格是对的。可能某些细腻的程度不够,或者里面出彩的小细节欠缺,但大体路数是对的。
左二陈学军(饰欧阳格)和孙洪涛(饰张治中)在佛山国艺影视城
陈学军:开机前的准备和开机的磨合期就很重要了。
张多福:对。为什么我们过去拍戏都要去体验生活?一个是试造型试装,也是要求演员去体验角色。咱们拍《热血军旗》大部分角色是军人,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还有秋收起义里面有一部分也是正规军,是黄埔军校出来的。里面很多老百姓也是在农讲所里经过基础训练,不是农村临时征兵征来的。想处处体现出军人那种风姿来,就是特殊要求特殊处理。
可能有的演员一直拍时装戏,白白胖胖的,突然来拍这个戏他完全是城市的感觉,脂粉气太浓。要给他去掉。要求他们晒太阳,让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包括拿枪、射击的姿势等等。因为参加起义、打仗的这些人经常在太阳底下,风餐露宿,跟每天待在城市里人精神状态,外貌、肤色都不一样。我们拍《绝地枪王》的时候演员全部训练拿枪,一直让他们拿的很熟练,感觉他们是真正的兵。这次《热血军旗》就是严格把控,除了个别的特约以外演员全部提前进组进行训练,立正稍息正步走、报告敬礼都要事先训练。让演员提前到组里面,做一些简单形体训练,相互对词找到感觉,帮助演员尽快捕捉到人物,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片子的表演风格是什么样,朝什么方向去。他们在镜头前有点英姿飒爽的劲儿,这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站在镜头前马上就能达到的。
作者简介
陈学军(华明),影视剧策划、监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省影协主席团成员。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