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为每个观众提供了和年轻的自己对话的机会
看完了《双子杀手》,第一感觉是电影的宣发团队咋啦?铺天盖地的映前预热都聚焦在120帧4K、500人团队制作一年,克隆人“小克”毫毛发毕现栩栩如生上了。两个男主角是同一个人,首轮口碑出来谈“父子情”就扯远了,也没人给扯回来。然后就是满坑满谷的票房失利,李安失手……
凭心而论,《双子杀手》主题积极,叙事工整,制作和表演方式的创新之处更是亮点突出,人物的塑造也可圈可点。虽然不是上佳之作,但是打入“烂片”另册,真不公平。
但是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空白的时间等不了,意见领袖(哪怕意见经常不靠谱)等不了,观众的耐心等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近期在电视上看到的大晚会,歌曲和小品都不肯铺垫,而是像网络短视频一样开了头马上高潮的原因。至于《双子杀手》到底讲了什么,除了120帧,似乎只剩下“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了。
差评来自观众对类型定位的期待,与《双子杀手》定位和完成度上的差异。这是本片面对的第一重考验。
《双子杀手》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坚定不移的动作片。男主角必须是资深动作明星,也是20年毫不动摇的选角原则。不管导演是李安、还是平安、甚至朱安,片名给人的第一印象避不开枪战、追车、爆炸、肉博,高科技……
这些在电影中都如约而至。同时,李安还提出了每个人和年轻的自我相互认知相互接受的主题。这些让影片在水准之上,也承袭了李安电影一贯的人文情怀。
老亨利和他的克隆人小克有两次交锋,每次比武之后,双方都陷入灵魂深处闹革命的状态。这种天人交战外化出来,既有武斗,还要突出文斗,就是一些网友特别不能忍的一老一小互相BB“你就是年轻的我,我就是中年的你”。
“我是谁”是永恒的电影主题,无数迪士尼的大片也因为这个主题卖座。这种内心成长的戏也是李安的长项。可是要看动作大片的观众不会为这个买票进场。所以《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杰森斯坦森,上一部还是下手狠辣北风卷地的大反派,下一部突然和男主角并肩作战成为“家人”;这种转变剧情片里也不给交待,《无证之罪》中段以后郭羽突然黑化,为啥?编导是担心内心戏展开了,会泄了整个节奏吗?看惯了《碟中谍》系列的观众,已经知道角色内心如何翻江倒海,文戏交待的成长和变化,只是两场武戏中间的连接。
况且在2012年,《环形使者》年轻男主角来杀中年男主角的电影已经后发先至。注意,约瑟夫•高登和布鲁斯•威利斯长得像吗?他们不是一个演员用表情捕捉技术演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男主角,可是观众认了。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双子杀手》一直纠结“这世界有另一个我,比我年轻体能好还要杀我”“我要杀的竟然是将来的我,比我老一倍我还杀不了”这个梗,立意确实显得老。
老也不怕,所有创新成功的电影,无非在既有模式里加入了少许新因素。就是梅兰芳说的,移步不换形。小李子团队在《盗梦空间》干了什么?通过梦境植入理念,难道不能通过催眠实现吗?不能。因为诺兰知道,科幻是墙上的钉子,往钉子上挂的,必须是动作大片;《金刚狼3》创意在哪里呢?老狼和小女狼不是就《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和柯赛特?然后,把文艺气质的烈士暮年,流尽郊原血放在观众一直认为金刚不坏的变种人身上?可是各种打来打去、克隆狼与金刚狼的惨烈激战,编导给足了。放下科技支撑视觉这事儿不说,当年《不可饶恕》拿下奥斯卡的原因,不就是用反西部片的故事拍了一部西部片?
假使《双子杀手》不受动作大片定位束缚,解放了的李安一定会拍出《机械姬》《致命魔术》那样令人震撼的版本吧?李安及其团队呈现出电影的独到、博大和精彩,是值得期待的。
在120帧、4K未能普及的地区,在相当多的观众还分不清120帧和24帧区别的时候。把技术进步当成影片的最大卖点,要通过市场的考验,会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这是《双子杀手》的第二重考验。
从黑白到彩色,从实景拍摄到数字虚拟,电影行业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丰富的视听手段,为艺术创作开拓了表现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双子杀手》,李安的尝试与探索值得尊敬,作为一位有作品有影响的世界级导演,他仍然为自己热爱的电影奋斗着,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对行业作出的贡献。
《双子杀手》为每个观众提供了和年轻的自己对话的机会。如果能够回到开机前,如果不改变《双子杀手》的类型定位,李安导演,我想和你的编剧谈谈:
剧本从现在结尾前“男主角希望自己不犯年轻时代的错误,小年轻又觉得不走弯路哪能叫成长”发展故事;从男主角杀人失手,克隆版被派来接手任务顺便干掉男主角开始情节主线,跳出二人相杀相认,以二人联手攻艰克难撑起第二幕第三幕,任务加码,反派逼进,考验升级,二人相互牺牲相互成就,最终还是坏蛋灰飞烟灭二男浴火重生,会不会更好看呢?
发布于2019年10月26日
来源:南都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