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黄澜的散文集处女作《不负热爱:活出发光的自己》,我对她说,你剖白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这样大胆,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黄澜是《我的前半生》《如懿传》《大丈夫》《辣妈正传》等电视剧的制片人。因为才貌双全,她和《山海情》《琅琊榜》《闯关东》《大江大河》的制片人侯鸿亮被看有作品有颜值的男女制片人标杆。
日本导演黑泽明谈到电影《罗生门》时说,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常常是假托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
电视剧《人世间》周家哥哥和姐姐都考上了北大,当爹的觉得门楣有光,要求全家出动给亲友拜年。而老三此时就是酱油厂的一个普通工人,父子起了冲突,老三流着泪发问:“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老三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是全剧最热议的话题,这场戏是话题最集中的部分。
这样强烈的冲突,也发生在黄澜和她的父母之间。我认为不同的是,《人世间》是戏,真情扎哪儿哪儿冒血。《不负热爱》则发挥文字所长,作者在夹叙夹议中回溯童年事件带来的阴影,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态度:
我有这样的经历,我面对这样的经历,这段经历中有伤害也有成长……
许多人内心永远不愿为外人所知的角落、终其一生都无法疗愈的伤疤,黄澜说起来不回避不煽情,直白坦诚、态度平和。那感觉是无论写不写这本书,我就是这样的。
我对黄澜说的第二句话是,二十世纪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变化最大的除了物质生活,就是生活理念。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物质生活很拮据,一件衣服穿几年十几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没觉着“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功课。
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知道了成长最重要的是陪伴,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会自然说出“是我错了,对不起”。
可是我们不能这样要求我们的父母,即使我们受到的人生教育存在缺失,也许还是重大缺失(责任不光在父母,还在学校,在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的父母更回不去了。
在黄澜的故事里,读者不光能见到两代人之间的鸿沟,鸿沟形成的历史、社会、个人因素,更有价值的是作者如何跨越了这巨大的鸿沟。
不批评指责,也不委曲求全,不往包容理解爱拯救家庭那个高度拔,见事说事,事过去了翻下一篇。
我对她说:你有这么多感悟和积累,应该发挥你的长项再做一部剧。你看,布鲁斯威利的《环形使者》,大反派造雨师因为童年时代亲眼目睹母亲死在眼前,最终黑化。穿越而来的男主角为了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与世界为敌,甘愿放弃为妻子复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七十多年,有多少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故事啊。
其实,《不负热爱》内容和风格并不像我说的这么严肃,无论是选择未来工作方向的女高中生,还是追剧的师奶、职业女姓,都可以从作者学俄语学经济却进入电视节目圈(最近又开始读艺术史博士了),读研究生时就生了孩子却主动提出离婚,画画、弹琴、拍剧、当《非诚勿扰》节目点评嘉宾的路径中……感受到一个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女性的精彩人生,和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是这样的达观坦诚,封面头像上的雀斑都不修一修。
借乔羽老爷子的话来个“一句话书评”:《不负热爱》可称“朋友来了有好酒”。
内容首发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8月23日18版
陈学军(华明),影视剧策划、监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省影协主席团成员。
来源:浙江文艺出版社微信号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