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达人》(America’s Got Talent)是NBC的选秀节目。按照普通话的音译,选“兽”比选“秀”更贴近英语原音。美国人“兽性”发作,那真是众人拾柴、良莠不齐、花样百出、光怪陆离的西洋景。因为参与面广、娱乐性强、制作精良,《美国达人》也比《超级女声》和《星光大道》好看得多。
首先是秀
国内“超女”和“快男”节目PK唱歌,就像开专卖店,从定位上就把不喜欢唱歌或者不喜欢看年轻人唱歌的观众过滤掉了。
《美国达人》节目像是开百货商店,选拔不限年龄、不限地区、不限种族,也不限表演类别。因为门口大门槛低,奇才和丑怪纷至沓来,观众和评委也就见怪不怪。这期四岁小童天籁之声震惊四座,下期黑人奶奶唱RAP艳压全场。一会变性人唱歌剧声音忽男忽女,一会穿着充气玩具服的人偶乱蹦胡踢。技艺精湛未必晋级,旁门左道也许人气聚集。表演项目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开眼界也考验着观众的心理承受力。有位仁兄自称苦练多时,绝活竟是用塑料软管穿过自己的左右鼻孔然后吸食牛奶。另一位大姐则一声断喝,用自己尺寸非常的乳房砸扁了一箱软包装的易拉罐。估计导播也怕此情此景吓坏观众,远远地给个全景交待动作,然后直接切换到变形的易拉罐近景完事。
无论唱歌跳舞还是魔术杂技,大多数节目表演还在观众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不管是街头卖艺十几年的黑人兄弟,还是一群四十岁老爸组成的业余舞蹈团体,选手们无不以才华展示自己为第一目标,充分体现了乐在其中的参与感和表现欲。
秀是选出来的
香港把《America’s Got Talent》译成《全美一叮》,节目录制现场每位评委桌上都有一个按钮,在选手表演过程中,只要评委不想往看下就可以按钮,伴随着“叮”的一声舞台上方就会出现一个红色大“X”和该评判的名字。如果三位评判都按了“X”,台上会发出巨大声响,表演也就不能继续了。
评委们“叮”人似乎随心所欲,意见不一时,张三甚至会越位去按李四的按钮。比赛过半时观众会发现,“叮”历数轮留下来的选手都有以下特点:有才艺、有卖点、有故事。
唱RAP的黑人奶奶相貌平常、腰身粗壮,但台风朴实大方、表演活力四射。她说:“我的儿子就是DJ,每次听到他在家‘啐碟’就觉得烦得要死。儿子有天为了让我接受他的音乐,就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唱RAP的。我一听,觉得的确可以试试,不就是说话快一点,有节奏感一点吗?我马上开始练习,刚开始的时候,每次我一开口,儿子就说,得了妈,够了,不要再唱了。现在却老是追问我,老妈,你的节目在哪个频道播啊?”
老奶奶不光身材和造型比不上年轻姑娘,甚至歌喉也不嘹亮。但她风趣的“唱词”,准确的节奏,带动全场的感染力却令人折服。她的自信与从容也获得三位评委全票支持。
想要脱颖而出,仅仅才艺出众是不够的(除非才艺是独门绝活,百年一遇),要让观众从选择性注意到选择性记忆,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是选手和编导共同的法宝。在众多的选手中,相信观众对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放弃歌唱二十年的黑人妇女、对刚从伊拉克回国重返舞台的战地歌手、对从小被遗弃而登台表演只为借此找到父亲的女孩更容易投注情感,留下印象。选出让观众认同的选手,收视率也有就了保证。
选什么秀
《美国达人》的评委开口点评全然不考虑表扬为主、构建和谐,常有“阁下的平衡技巧真是漂亮出色,让我想起以前见过的一只了不起的大螃蟹”之类的俊语,让评委也成为节目的一个看点。
与残酷的晋级规则相比,唇枪舌剑不过是轻量级考验。为了强化娱乐性,制作人苦心孤诣把每次晋级都分成小批量二选一,每次二选一评委们都要强调50%的几率,仿佛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然后从二位选手最初登台讲起,不断压迫其承受力,搞得悬念丛生。结果出来,等待宣判的选手已经失去力气,要么如获大赦喜极而泣,要么似蒙主恩召驾鹤西去。
为了拉斯维加斯的灿烂舞台和百万美元奖金,冰火历练不过是将苦其心志外化,反衬出选手对梦想的执着。再说,誉满天下的杰克逊不也同样谤满天下?
就《美国达人》来说,选手和节目庞杂代表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娱乐诉求的游戏规则正是商业规范,“只要有梦想人人能实现” 美国精神则是不可动摇的节目理念。在只有一个席位的复活赛中,因车祸声带受损的中年男歌手最终由观众投票胜出。该选手除了相貌有亲和力,歌声动听,更兼家庭稳定,参赛不光为了事业也为两个女儿。这样有责任感、有亲和力、又自强不息的人,多么符合广大主流观众的口味啊。
2010.3
陈学军(华明),影视剧策划、监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省影协主席团成员。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