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军歌嘹亮》,有一集讲到主人公高大山命令身负重伤、按医生的说法下半辈子会瘫痪在床的部下“你给我站起来”,那位战斗英雄真的从此“站立起来了”。我的情绪马上离开剧情,琢磨起这个事的真实性来。因为生长在部队大院,我完全理解革命意志如钢铁的豪情,但也知道革命军人相信科学的现实。但是新中国成立都五十多年了,主旋律作品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合情合理”这个基体要求,怎么还是那么虚弱无力呢?
电视剧《乔家大院》海报。
一年多以前拿到《乔家大院》的剧本大纲,听说编剧正是《军歌嘹亮》的第二编剧朱秀海,立刻就打了问号。看过之后,基本可以相信《军歌嘹亮》的医学奇迹不是朱老师创造的。
可以说,《乔家大院》在央视一黄的收视成绩,一大半要归功于朱老师的剧本。
首先,以晋商为主人公的《乔家大院》集中精力讲了经商的故事,乔致庸一生的成就和他一生的追求密切相关。没有在经商以外的“副线”和无关紧要的枝节了上浪费笔墨。
乔致庸临危受命、奉命成婚、重振家业等人生际遇,无不围绕经商展开。
《乔家大院》煞费苦心,将历代晋商经营中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故事集中在一代人身上。观众通过乔致庸南下北上,了解晋商的主要经营路线、业务范围;通过乔致庸开票号,官银汇兑、窖藏银子,了解晋商的经营手段。
观众可以看到,当年晋商的经营理念,以今天仍然很有市场营销的光彩。比如,紧急召回掺杂使假的胡麻油,并承诺退款及换取正品,是“危机公关”;辞去顾大掌柜,更换了新的职业经理人;让伙计和掌柜一样项身股,形成新的行业规范,正是“一流企业卖标准”啊。
其次,《乔家大院》将经商巧妙融入情节中,在剧情好看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乔致庸一出场,就遇到大哥病亡、债主逼门、土匪勒索、爱人他嫁、科举不中等几大难题,其后的情节基本做到了环环相扣,颇有张力。虽说情节设置的套路并无新意,看样子观众倒颇为买帐。一方面这套东西千锤百炼,立竿见影,观众就是吃这套东西长大的,就象广东人喝汤一样,习惯了;另一方面,就是这套并无新意的东西,广大观众也不是经常可以享受到。很多制作人明明没取到真经,为了在圈里混下去,不得不用旁门左道、怪力乱神来吓唬人,还不许别人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乔家大院》的创作态度和总体水平,也值得表扬两句。
《乔家大院》的主创也并非墨守成规。以往的清装戏,男演员的“辫子妆”都是在一个大蝌蚪,而本剧中男演员头上蝌蚪的面积小了很多,似乎更接近前朝画图上的人物。当然,粘头套的难度自然也比以前大,从这个细节看,主创还是在古装新拍上,花了一些心思。
还有陈建斌的表演。受非议,不排除自己的原因。可以设想扮演乔致庸是姜文,在“撒开了”和“自然”外表下,层次也许会更分明一些。当然,陈老师肯在自己的第一部古装戏中就尝试突破以往的表演套路,其精神已经接近乔致庸了。
说一千,道一万,电视剧就是编导和演员讲故事。虽然说电视剧已经是行业里最市场化的产品,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故事仍然稀缺,用陈辞滥调把故事讲好,已称得上业内精英了。近来风传央视黄金档和省级卫视将对古装戏“限播”,一年只放四到六部。这个政策果真出台,恐怕那些没好好讲故事、故事没讲好的古装戏也是一个罪魁祸首。《乔家大院》此时推出,是不是担负着示范带头的任务呢?
作者简介
陈学军(华明),影视剧策划、监制。一级文学编辑,广东省影协主席团成员。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