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3月25日,广东文学界的盛事——花城文学院在广州越秀公园宣布成立!在当晚的“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主题晚会上,著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以小说《一日三秋》入选2023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
刘震云的《一日三秋》和他过去的作品有所不同。作为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作家,他的作品从《手机》《一地鸡毛》到《一句顶一万句》,再到《一日三秋》,总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刘震云将自己的作品比作“清风”,他的写作总是避免重复、寻求创新。
花城文学榜给刘震云的推荐语中写道:刘震云是悲怆的幽默者,也是沉思的虚构者。《一日三秋》熔生活、笑话、神话于一炉,荒诞与现实一体两面。刘震云凝视着大地上来来往往的生灵,使凡人心事直抵民族心灵史。小说也追问着:个体如何泅渡时间的河流,美善如何在苦难的漩涡中确认。
对于此次入选花城文学榜,刘震云向媒体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请用一句话来形容《一日三秋》。
刘震云:《一日三秋》说的是生活和笑话的关系,或者是笑话跟生活的关系——笑话跟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一个地域,包括一个民族,甚至跟世界之间的关系。
笑话有很多层面。有的笑话是把你直接逗笑了,有的笑话可能是你笑完之后又哭了,还有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笑话跟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我创作《一日三秋》时最先想到的。人们活了一辈子,然后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记者:请谈谈《一日三秋》在你的创作史上的意义。
刘震云:它跟我过去的作品有所不同。《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写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但是《一日三秋》写的不只是人和人的关系,它包含的是人和世间万物的关系。比如人和神灵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人和长江、黄河的关系,现在和宋朝的关系,等等。它的结构比我以往的作品繁复。
记者:“有风自南”是我们这场文化盛宴的主题。如果用“风”来形容你的作品,你觉得是什么风?
刘震云:我觉得“清风”比较好。对于作者来说,最大的愿望是下一部作品比上一部作品写得好,这就需要写得跟过去不同,是创新的。如果写东西的时候觉着驾轻就熟,那这个作品我就不写了,因为它一定是关于故事结构、人物结构的一些思索的重复。当你写作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说明你开创了另一个方向。此时吹来的,就是清风。
记者:请谈谈此次获得荣誉的感受。
刘震云:获得荣誉对于作者来说是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专业文学机构对你的作品、你的实验能力的一种承认,让你对开启新方向增添信心。当然,它也可以说并不重要,因为作品已经完成,能不能获得荣誉,你都不能改动。
记者:花城文学院在整个文学生态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刘震云:文学院的话有很多了,包括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文学院对于作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一个互相切磋的地方。作家在这里学习、创作、讨论,对于写作很有好处。
我认为花城文学院是《花城》杂志的一个延伸。如果一些优秀的作者都聚集到这里,它会起到一种切磋的作用,对于大家的文学素养,包括创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设在南方的文学院,特别是花城文学院这样的,跟其他文学院有所不同。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带来了新的文学气象。《花城》创办初期,它秉承的精神是要创新、要探索、要包容,对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文字:周存
设计:武君丽
采访来自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