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名家访谈丨田东江:读书写书是工作之余的乐趣

《了无痕》暨“报人读史札记”系列新书分享会

2024-08-18 13:26 来源:南方网 陈小庚

  编者按:

  岁月悠悠,书香绵长,转眼间,南国书香节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卅一春秋。每年的八月,当荷花与菊花竞相绽放,金桂的芬芳弥漫四野,爱书之人便如约而至,共赴这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与书香为伍,与智慧并肩,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之旅,更是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倡导并践行的文化风尚。

  为进一步弘扬书籍文化的力量,深化书香社会的建设,南方网特别策划“名家访谈”栏目,邀请蒋述卓、林岗、陈定方、麦家等一众广东文坛知名学者与作家,与广大网友分享读书心得与感悟,探讨书籍如何成为心灵的灯塔,揭秘那些影响深远、启迪智慧的经典之作,分享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与技巧,解答“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的永恒话题。

  8月17日下午,《南方日报》高级编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田东江携新版图书《了无痕》暨“报人读史札记”系列全集亮相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大健康图书分会场,与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重庆畅谈读书的乐趣,并为现场的读者们分享读史、用史、写史的经验和启发。

  新版《了无痕》亮相

  田东江跟读者分享了《了无痕》书名的出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是出自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该书的内容体例依旧沿用“报人读史札记”(以下简称“札记”)系列书籍的写法,通过对史料的大量旁征博引,叙述现代社会下“古已有之”的现象,旨在深入开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是一部借古喻今之佳作。

  这十本书在形式上精心雕琢,富有文化含量,封面用图采用自五代迄清的画作,书名用字集自出土帛书、简牍、碑刻以及敦煌写本,与出自古诗词的书名浑然一体。札记按照编年顺序,跟时事紧密联系,旨在通过史料这面镜子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热点、周围的细枝末节背后的隐秘以及怪异离奇背后的“寻常”。

  读书写书是工作之余的乐趣

  谈到如何获得工作之余的乐趣,田东江觉得,首先,阅读是基础,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赋予一个人写出好文章的能力;其次是写作,当文章发表并且产生了好的反响之后,人才会有动力、有想法将写作保持下去;再次,要做到观察并思考现实,读书的时候不妨合上书本仔细想想,让神经脱离文字,和周围的真实侃侃交流,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高考的五个志愿中四个填报的都是历史系,大学在人文学系七年但是历史情结始终没有解开,后来在工作之余就重拾对历史的兴趣,开始系统性对史书进行通读。”田东江这样解释他作为一个报人却有如此浓厚的历史情结。“我从《资治通鉴》开始,读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就在1997年的10月开始提笔进行札记的写作。到如今札记系列的完结,七年时间出了十册以及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四册共十四册书,总共三百一十万字。每年我在工作期间会写三十五万字,其中札记占三分之一,大概十一万字,这都是在完成工作之后进行的。”工作之余解疲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三百一十万字饱含热情的心血长流,对于札记的写作,田东江正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和史学家不同,田东江认为,报人读史是以人类历史为利用对象,而不是研究对象,正如前人所说:“意到即可用,不必皆自己出。”自己在引用史料时不会进行考证,除非是很明显的谬误。田东江觉得,和研究历史一样,利用历史也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因为历史不仅仅是其中表现出来的战争、争权、阴谋和宫斗,还有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前人的浩瀚作品中,还有太多的思想、知识与趣味,值得通过当下的新闻事件、身边的“芝麻绿豆”来展陈,来揭示,来与大家分享,进而领略历史蕴含的无穷趣味。

  新闻评论就是一种历史

  刘志伟是《了无痕》一书序言的作者,他在分享会上回忆说:“这二十多年来每每拿起东江的札记翻上几页,都会感到自愧不如。”他认为,田东江声称写札记的从不做考证,但实际欣赏该系列札记的时候,读者会发现作者引用的史料都是非常严谨的。刘志伟表示,“他虽然不做考证,但是他对史料和历史事件的判断是凭自己丰富的读书经验和自己对于历史洞若观火般的鉴别能力。”

  对于报人写历史的优势,刘志伟表示,无论是写新闻报道还是写评论,在我们史学家看来都是写历史,研究历史其实就是研究当年的媒体报道,尤其在近代史研究中,报纸就是主要的史料来源,报人在看报写报这方面比我们有利得多,他们的史识,也就是对历史的分析表达能力比我们要更加深刻。

  书是带给人精神健康的“良药”

  在分享会上,《匆匆时事如许》序作者吴重庆用有关其儿子的小故事揪起了在场读者们的耳朵,“我儿子从初中时代就开始喜欢读田东江的书(札记),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新出的书,他的作文本来还可以,后来我们发现他高中的作文成绩老是上不去,然后我请教语文老师,原来他受东江的影响太大,结果他写出来的作文不太符合评分标准。”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正说明田东江写作风格的与众不同,用当下流行的说法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吴重庆最后语锋一转,说他最后给很多认识的中学老师送了田东江的书,希望他们能拓宽视野,也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和很多历史方面的书不同,札记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光阴的消逝,历史总是会慢慢被淡漠,年轻一代对于历史文化学习的介质和氛围也在慢慢减弱,吴重庆认为,这些像札记一样能激活年轻人的历史兴趣的书正在拯救历史,有人愿意去读这些典籍,愿意去讨论以往的事件,历史才会活过来。

  对于这次分享会的选址,吴重庆觉得,健康方舟这个地点选得非常合适,健康正好跟医药这一概念相近,古时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而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提到“药书同源”。在当代社会“内卷”不断加剧、精神疾病频发的情况下,读书正是有效化解精神疾病的“解药”,而田东江正是一个把脉的医生,对生活之中的斑斑劣劣进行诊断,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小庚

  实习编辑 向俊昊

  海报 林若韫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金哲华   责任编辑:周存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