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刘斯奋:人性上的共鸣,使得外国读者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国作品

2025-08-19 15:31 来源:南方网 郭昊奇

  8月18日下午,《白门柳 第一部 夕阳芳草》(汉英对照)新书发布会在2025羊城书展分会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指导,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广州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与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全新亮相。

  《白门柳》是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包含《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三卷。作品以崇祯十五年至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为时间线,通过钱谦益、柳如是、黄宗羲等江南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斗争与命运抉择,展现明末清初士人群体的精神困境与历史抉择 。作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门柳》以其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文学笔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不断寻求变化是《白门柳》成为经典的秘诀

  在采访中,刘斯奋表示,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完美结合。“经典不是一时火爆的产物,而是经过时间淘洗、读者鉴别,长期保留下来并不断被提及、阅读和研究的作品。”《白门柳》作为其代表作,正是这样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明末清初的江南是明代经济最发达、社会最繁华之地,科举兴盛、文人汇集,且处于改朝换代的乱世,社会矛盾激烈,人性复杂多变,故事丰富。刘斯奋先生希望读者能通过《白门柳》这部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与中国早期民主思想家及其思想的形成。

  在谈到《白门柳》的创作背景时,刘斯奋透露,这部作品耗时数年,精心构思,三卷共130万字,虽然篇幅宏大,但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一部长篇小说要能够吸引读者,必须层出不穷地涌现新点子,保持阅读的兴奋点。”他透露,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求变化,力求每一部都比前一部更加精彩。正是这种持续的创新精神,使得《白门柳》在百万字的篇幅中依然能够保持紧凑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

  人性上的共鸣,使得外国读者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国作品

  《白门柳 第一部 夕阳芳草》(汉英对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褚东伟倾力翻译,此举正是将这部经典之作推向了国际舞台,让四百年前的明末风云跨越山海,以全新的语言形式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褚东伟表示,《白门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翻译时需巧妙处理文化差异、语言风格等问题,力求将原著的韵味与内涵精准传达给英文读者。

  面对《白门柳》即将走向国际市场,刘斯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由于中国与外国在语境、文化上的差异,翻译工作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真正的好东西翻译起来并不容易,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刘斯奋感慨道。

  “虽然中外文化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在碰到矛盾、喜怒哀乐时,人的反应都是相似的。”他认为,正是这种人性上的共鸣,使得外国读者能够跨越文化障碍,欣赏并理解中国作品。

  活动现场,香山粤剧团带来了精彩的粤剧表演《白门柳・董小宛》选段,水袖轻扬,演绎出乱世红颜的悲欢,赢得了阵阵掌声。随后,徐启腾先生和褚凯乐先生用英文朗诵了《夕阳芳草》经典段落,现场同步投影中英字幕,让观众感受到了两种语言下同一部作品的文学魅力。

  此次《白门柳》汉英对照版的推出,不仅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又一重要成果,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未来,广州出版社将继续深耕经典作品的多元传播,助力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郭昊奇 通讯员 姚邦涛 廖明珠

  海报 林若韫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