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新书分享会在南国书香节广东馆举行。
该书作者为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武斌,书籍由岭南古籍出版社出版。
活动期间,武斌向现场读者分享了1500—1800年亚欧大陆文明发生的故事。
“在1500—1800年,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当时的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武斌表示,那时的西方还处于崛起的阶段,社会结构和价值观正在重构,新的秩序和社会风尚还没确立,新的规范和标准,对生活的解释都在塑造中。
武斌表示,在当时的欧洲社会面前,中国人及中国形象为他们展示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漆器,装饰风格、园林艺术、诗歌戏曲,孔夫子的道德哲学、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科举取士制度,一时都进入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
武斌表示,1500—1800年的中国,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典范,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人把中国视为道德的楷模,制度发展的导师。中国的疆域广大,人丁兴旺,实行科举制度,安定祥和,与欧洲社会冲突和战乱连绵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几乎成为西方文化向往的乌托邦,中国形象成为西方文化自我批判与自我改造的超越力量,这种影响在现代文明的起点上就已经出现并持续多个世纪,为西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知识与价值的起点。”
“在欧洲人面前,此时的中华文明就是‘王炸’般的存在,全面辉煌且有巨大的能量。1500—1800年的中华文明处于内部掌控、外部影响阶段,以高度成熟之美为西方提供了样本,直接或间接塑造了西方文化。”武斌说道。
据了解,《重回1500—1800》一书深入研究了历史上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联系,通过希罗多德、马可·波罗、利玛窦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对欧洲文明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书中详细阐述了丝绸、茶叶、瓷器、印刷术等中国元素如何改变了欧洲社会、文化和经济,为现代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探索之旅的读本,更是对东西方文明互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中国在西方崛起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介绍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代表作有《天下中国》《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文明的力量》《丝绸之路全史》《孔子西游记》等。
部分内容试读: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陈小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