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9日,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南国书香节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B区举行。
本届书香节特别推出“粤侨文化展”展区,采用“双展(侨批展+图书展)”的形式,紧密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示广东省出版单位华侨华人研究方面的精品出版物以及潮汕、五邑、梅州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的侨批,系统呈现粤侨文化的历史底蕴、创新活力与传承价值。
展区还邀请多位华侨华人、侨批研究的专家学者,于17日共聚“侨批中的家国情怀:烽火传书赤子心”论坛,畅谈“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中蕴藏的华侨丹心。该展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暨南大学侨文化研究院承办,暨南大学出版社协办。
“粤侨文化展”位于南国书香节展区国际馆内(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B区10.2号馆),包括精品出版物展和侨批主题展。
精品出版物展集中展出广东省多家出版单位华侨华人、侨文化相关精品出版物200余种,其中包括《侨批中的党史》《平安批》《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海外华侨华人与广东改革开放40年》《麦保尔捐赠侨批档案萃编》等精品力作。
侨批主题展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展品以“战火家书+历史证物”双线交织为特色,既呈现侨批作为“世界记忆遗产”的文献价值,更凸显粤籍华侨“纸短情长、家国同担”的精神内核。
侨批(海外华侨银信)于201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回溯烽火岁月,数百万粤籍华侨远隔重洋仍心系家国。14年抗战期间,他们通过侨汇、捐款、救国公债构筑起“抗战输血管”,更在绝境中开辟生死邮路,让侨批穿越炮火抵达故乡。
本次展览展品得到了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台山三益银信馆等广东省内馆藏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共展出49份批信。
这些侨批以大众日常的书信往来的视角,呈现出了抗日战争背景下,民族遭受的苦难,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赤子之心。它们既是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也是广大海外同胞心系祖国、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
字里行间,既有对“弱肉强食”世道的愤懑控诉,又饱含“似(俟)其打倒日本奴”的坚定信念。这些侨批文献以民间书信为载体,客观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从内容来看,既反映了战时民众承受的经济负担、生活困境及日军的侵略暴行,也展现了海内外同胞相互接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献史料意义。
8月17日,“侨批中的家国情怀:烽火传书赤子心”论坛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馆B区1号会议室举行。论坛邀请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烽火岁月中的侨批往来,系统阐释华侨华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与卓越贡献;深刻解读侨批文本的丰富内涵,彰显字里行间蕴含的家国情怀。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张国雄透过侨批,聚焦华侨华人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层动因,展示了14年烽火岁月中海外侨胞积极参与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战斗的丰功伟绩,“有国方可言家,世界正义和平是他们坚守的信念。华侨华人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中国‘二战史观’的整体性和人类道义关怀,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根据丰富的潮汕侨批资源,从潮汕华侨、水客、侨批局的视角挖掘潮汕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与贡献。
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介绍了抗战全面爆发后广东侨乡两条重要生命线:香港—沙鱼涌汇路与“驼峰航线”。“从这两条生命线上传递的侨批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与家乡侨眷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彰显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侨批”作为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早已超越了普通书信的意义。“批信内容还原了无数跨国家庭真实、立体、完整的生态,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家’与‘大家’血脉相连的共情。”厦门大学教授李明欢总结道。
此次活动中,广东省出版单位向广州国家版本馆捐赠图书一批、汕头市柯镇清等藏家向广州国家版本馆捐赠侨批500份。论坛现场举办了捐赠入藏仪式。
“当观众触摸侨批上‘目下海外同胞不顾一切艰难,惟为救国之心,难免弃家捐款,无不为是,……至杀尽日本仔为限’的墨痕,便是与百年前的赤子心跳同频共振。”主办方表示,这些穿越硝烟的纸短情长,至今仍涌动着粤侨爱国爱乡的精神血脉。
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