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5南国书香节在广州启幕,书香墨韵浸润羊城。当日,由岭南古籍出版社主办的“从长安荔枝到岭南诗词——《诗词里的岭南》新书分享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12.2号馆广东馆活动区举行。该书作者、资深媒体人刘黎平现场分享,引领观众循着诗词足迹,领略岭南大地的千年风华。
《诗词里的岭南》是一本以诗词讲岭南的文化普及读物。书中以时间为线,精选20首关于岭南的经典诗词,从张九龄的坦然心境到韩愈的复杂感受,再到苏轼的开怀胸襟,每首诗词都是打开岭南文化密码的钥匙。同时,书中搭配数十幅古画,诗画互映,为读者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无论是诗词爱好者还是岭南文化研究者,都能从中品诗赏画,感受两者交融的独特魅力。
分享会上,刘黎平以独特视角串联诗词与历史。他从电影《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送荔枝的故事切入,讲述了同时代张九龄在长安推广岭南荔枝的趣事。张九龄任中书令时极力向同僚推荐荔枝,任地方官时还写下《荔枝赋》,虽感慨荔枝因交通不便难以送达长安,却也让观众感受到其在古代的珍贵与文化意义。
刘黎平还分享了多位诗人笔下的岭南风物与心境。韩愈初尝岭南海鲜时“莫不可叹惊”,苏轼谪居惠州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诗句生动展现了诗人们在岭南的经历与感受。他提到,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意在讽刺唐朝奢侈,却无意间抬高了荔枝身价;而苏轼的诗句则成了岭南荔枝的绝佳代言,让观众对诗词背后的故事及岭南风物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有了更深认识。
此外,刘黎平深入解读了岭南荔枝乐园的历史变迁。他介绍,广州在唐朝后期就有荔枝乐园,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可作佐证;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在昌华苑举办的“红云宴”,因四周荔枝如红云而得名;清代阮元在《唐荔园》一诗中盘点前人相关诗赋,其儿子阮福则在《唐荔园记》中记载了唐荔园的名称变迁。
现场,刘黎平结合书中古画,进一步阐释了诗词与绘画共同展现的岭南文化魅力。这些古画描绘了岭南的山水、市井、草木鸟兽等,与诗词相互补充,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独特韵味。
此次分享会以荔枝为引、以诗词为脉,串联起唐至清的岭南风物记忆。正如《诗词里的岭南》所传递的,它让今人能循着古人笔触,重新发现脚下土地的历史厚度与文化肌理,也为岭南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源自经典的灵感与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小庚 通讯员 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