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宝藏在民间|东平大押:藏在碉楼里的典当博物馆

2024-05-18 13:08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博物馆承载着地域文明,如果想感受当地的文化,走进博物馆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的身边,不仅有公共的大型国有博物馆,也有很多不同特色的民间博物馆,这些特色的民间博物馆可以看作当地的一种文化名片,它们像是一面面镜子,从中映照出这个城市,这个地域的另一面,加深了我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在广东,民间博物馆的力量蓬勃发展,从数量上来看,广东民间博物馆占比就超过全省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5·18国际博物馆日”,南方网开始推出“宝藏在民间”系列,寻觅散落在广东这片文化热土上的民间宝藏。

  在广州越秀区的中山四路1号,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中,有一座古朴的碉楼建筑,在草木生长的季节,俯瞰下去,整栋建筑被包围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是广州老城一个地标性建筑。如今被改造为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

  据了解,在此之前的全国典当博物馆只有澳门设有,这也使得东平大押成为了内地首家典当主题博物馆。

  这座典当博物馆的建筑前身是清末民初广州市内的第二大当铺——东平大押的储物楼。东平大押原本有两栋楼,随着历史变迁,前面的店面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保留下来的储物楼已有上百年历史。东平大押坐落的地方曾是广州老城的大东门边上,所以以前也被称为“大东门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

  典当行可以称为“当铺”或“押店”,按照资本数量与经营规模,典当大致可分为典、当、质、押四种。典的规模最大、资本最多、期限最长、利息最轻;当铺次之;质店又次之;押店最小,往往称为“小押店”,其资本最少,期限最短,利息最重。

  穿过“东平大押”匾额的门楼,便是原来东平大押的储物楼,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在东平典当博物馆的首层,复原了明末清初当铺的高柜台和典当的场景。

  进去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屏风模样的红色“遮羞板”,上面写着大大的“东平”“押”的字样。“旧时典当家中财务不是光鲜之事,去当铺会被认为是败家行为,所以很多人来当铺不想被外人看见,有了这块高高的‘遮羞板’,相对来说就不会被人知道自己典当的事情。”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馆长王莹莹介绍说。

  走近典当行的柜台,你会发现它的柜台非常高,前来典当的客人站在外面,比柜台另一边的人往往要矮上一截。“高柜台有两个功能,一是会对来典当的客人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可以让当铺的工作人员最大程度压价;二是处于安全考虑,保障当铺的财务和人员安全。”王莹莹说。“这个站在柜台上的工作人员,广东这边常称为‘二叔公’,就像北方的‘朝奉’。”

  拾级而上,博物馆的二楼展示近代典当行业的文史资料、图片和实物,呈现广州的典当历史与典当文化。

  在展览一角,展示着一些书写字体十分古怪的当票,广州人戏称为“鬼画符”。馆长说,这是典当行业专用的字体,“典当行有专门的书籍《当字》,约一千多字,常用的不过三四百字,用于书写当票。”据介绍,书写这种专门的行业用字,一为写时速度一挥而就,二为行外人难以辨识、模仿,防止篡改、伪造,三为不法当铺作弊欺诈当户提供了便利。

  博物馆的第三层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空间,常有国内当代艺术家和广府文化主题艺术展览在此轮展。第四层则作为文化交流互动空间,时有讲座、工作坊活动等在此举办。

  当铺是专门以收取押品而有偿有期借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典当行是广州旧式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前广州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清中叶起,广州十三行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繁荣,带动了典当行业的兴起。广州的典当业在晚清至民国初期为盛,全盛时期有400多家当铺,因而一度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

  1928年后,由于当时国内战乱,物价不稳定等各种原因导致典当行业逐渐衰落,在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入侵广州,典当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整个行业元气大伤。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销声匿迹,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典当行业再度出现。

  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广州百年金融业的发展,见证了广州历史的发展变迁。这里于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2008年被确认为“东平大押”的旧址,2009年被公布为广州市越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越秀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将东平大押打造成广东省首家典当行业博物馆,率先探索将社会力量参与国有文物建筑活化利用。2018年下半年起至今,东平典当博物馆经过升级改造,在调整升级展陈内容之余,将文化艺术体验、美学培育互动功能纳入,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东平典当博物馆,除了周一闭馆外,其余时间都会开放给游人参观。喜欢典当历史的朋友可以前往一探究竟。

  统筹/文字:周存

  编导:朱绮琳 周存

  出镜:朱绮琳 郭昊奇

  美编:武君丽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