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大,山高水长。2024年11月12日,中山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与此同时,南方日报出版社推出《中大往事》(百年校庆典藏版),作者黄天骥以散文笔法,生动记述了他所亲历的大学往事和名师风采。
怀士堂前的毕业照,恩师学长的教诲声,孙中山先生“立志要做大事”的思想回响……随着建校百年纪念日的到来,在中大学子心中,点点滴滴的旧日时光,如青藤攀上康乐园的栋栋红楼,勾起百年的深长情思。
2004年,《中大往事》作为黄天骥的回忆性随笔结集首度问世,以“一位学人半个世纪的随忆”的角度,细数作者与中大的前尘过往。2014年,《中大往事》“增订本”出版,增补了黄天骥撰写的与中大相关的碑记。在中大迎来百年校庆之际,作者对全书文字作了细致的修订,并精心撰写了部分新篇章,配上珍贵的历史图片,使本书成为献给母校的一份特别礼物。
作者简介
黄天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黄天骥文集》十五卷,及《唐诗三百年》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等称号。
内容试读
考试了(节选)
大学阶段,我经历过几种不同方式的考试。
对学生来说,考试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平常注意学习的同学,临近学期之末,稍作复习,胸有成竹自可应付自如。少数同学,对学习兴趣不大,上课时胡思乱想,下课时游手好闲,马马虎虎,浑浑噩噩;一到考试阶段,便紧张了。或是赶紧补抄逃课时缺了的笔记,或是向学得好的同学求救。急时抱佛脚,难免迷迷茫茫,惴惴栗栗。大多数同学,则忙着上图书馆找参考书。那时图书馆设在马丁堂,座位不多,凡到期末的前几周,一大清早,就有许多同学到马丁堂前站队。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格兰堂(俗称大钟楼)边。
马丁堂是康乐园内第一座永久性建筑物,也是中国较早的混凝土建筑物。以马丁堂为开端,康乐园内的岭南大学建筑便多以红砖绿瓦、中式屋顶和西式墙身的组合为其风格基调。
对教师来说,期末考试,其实也是对他教学状况的一次检查。不过,不同的老师,对待期末考的态度、做法,则有不同。多数老师在学期之末,会安排一两次辅导课,把一个学期的授课内容,提纲挈领地作一回顾,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学科的要领。同学们对一些未弄清楚的难点,也可以及时请教。有些爱耍小聪明的同学,则从老师辅导时的神态中,揣测试题。老师的一言片语,往往成了人们猜题的玄机。当然,也有个别极端的教师,把考试作棍子,准备对一些平时印象不佳的学生敲打敲打。
格兰堂又名“大钟楼”,一九一六年落成,因楼顶设有报时大钟而得名,是康乐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容庚老师对考试的看法则很有趣。我曾问他:“古文字学一科,怎样复习?”他却说:“复习什么?猜嘛!”我摸不清头脑,他便进一步解释:“我研究甲骨文,就是靠猜。”原来,他不是叫我猜题,而是教我像猜谜那样动脑筋,教我不要死记硬背。即使是考试,也不是靠背结论过关,而应发扬创新的精神。当然,老人家以“猜”字表述,未必能准确地传出其心意,但仔细揣摩,还是可以体会到他对考试的主张的。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为什么有些同学会“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都忘记”?原因有多方面,就教师而言,则与平时不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