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美的历程》: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道尽五千年华夏之美

2024-06-15 16:26 来源:南方网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经出版就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哲学家冯友兰评价这一作品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2024年6月,博集天卷与岳麓书社联合推出彩插版《美的历程》,道尽五千年华夏之美。犹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哲学纲要》《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美学论集》等。

  内容试读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施行均田制的基础上,李唐帝国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经由中唐走向消失。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新唐书·柳冲传》)。以杨隋和李唐为首的关中门阀取得了全国政权,使得“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了“重婚娅”(强调婚姻关系的汉魏北朝旧门阀)、“重人物”(东晋南朝门阀以风格品评标榜相尚)、“重贵戚”(入主中原的原少数民族重血缘关系)等更典型的传统势力和观念。“仕”与“婚”同成为有唐一代士人的两大重要课题,某种“告身”实即官阶爵禄在日益替代阀阅身份,成为唐代社会视为最高荣誉所在。社会风尚在逐渐变化。

  这与社会政治上实际力量的消长连在一起,名气极大的南朝大门阀势力如王、谢,在齐梁即已腐朽没落;顽固的北朝大门阀势力如崔、卢,一开始在初唐就被皇室压制。以皇室为中心的关中门阀,又接着被武则天所着意打击摧残。与此相映对的是,非门阀士族即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和扩大。如果说,李世民昭陵陪葬墓的大墓群中,被赐姓李的功臣占据了比真正皇族还要显赫的位置规模,预告了活人世界将有重大变化的话;那么,紧接着高宗、武后大搞“南选”,确立科举,大批不用赐姓的进士,由考试而做官,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就在现实秩序中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不必再像数百年前左思无可奈何地慨叹,“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一条充满希望前景的新道路在向更广大的知识分子开放,等待着他们去开拓。

  这条道路首先似乎是边塞军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蕃、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文人也出入边塞,习武知兵。初、盛唐的著名诗人们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武全才、生活浪漫的巨人们相似,直到玄宗时的李白,依然是“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一副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仍跃然纸上,这绝不是宋代以后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

  对外是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胡酒”“胡姬”“胡帽”“胡乐”……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参看本书“楚汉浪漫主义”),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参看本书“魏晋风度”),那么唐代也许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昔人论唐宋诗区别者,夥矣。自《沧浪诗话》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者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锺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各种论断,而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这说法是有道理的,唐宋诗确乎是两种风貌与不同性格,包括唐宋在内的历代诗人都可以各有所偏各有所好,不仅唐人可以有宋调,宋人可以发唐音,而且有时也很难严格区划。但是,这两种风格、性貌所以分称唐宋两体,不又正由于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吗?“风格性分之殊”,其基础仍在于社会、时代之别。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传统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唐诗之初盛中晚,又恰好形象地展现了这一行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和情景。

  闻一多关于唐诗的论文久未为文学史著作所重视或采用。其实这位诗人兼学者相当敏锐地述说了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其中提出卢照邻的“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骆宾王“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指出“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宫女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初唐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

  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哟!特别是后者,闻一多再三赞不绝口:“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识。”“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摘自《美的历程》第七章 盛唐之音 (一)青春、李白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