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新书《肯尼斯·克拉克:生活、艺术和<文明>》,该书记录了一位既是学者又是公共人物的英国名人肯尼斯·克拉克的一生。他不仅在关于风景画与裸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在艺术的大众推广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0岁时肯尼斯·克拉克出任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使馆藏在轰炸中得以保存,同时又推行“每月一画”等计划,使博物馆成为战争中抚慰、鼓舞民心的机制;1969年,由他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在全球范围热播,开启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艺术普及的先河。
本书为克拉克的人生纪实,作者詹姆斯·斯托顿基于大量之前未曾公开过的档案,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克拉克献身学术研究与公共事业的一生,更揭示了他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詹姆斯·斯托顿(James Stourton),英国艺术史学家,曾担任英国苏富比主席,主要从事收藏史方面的学术研究,以及艺术领域的人物传记写作,著有《当代著名收藏家:1945年以来的艺术收藏》《遗产:我们如何保护过去的历史》等多部著作。
吕婧,纽约RAINRAIN画廊主理人、艺术顾问,有多年艺术行业从业经验,艺术撰稿人。
内容试读:
《文明》于1969年2月开播。由于很少有人拥有能够接收BBC二台的电视机——更不用说彩色电视机了——第一轮只有100万观众收看了该系列节目,所以要等到重播才能达到其全部效果。尽管如此,戴维·阿滕伯勒回忆道:“我们知道它很成功,但我们都不知道它会有多成功……会有人来邀请你一起看节目。我不会说酒吧因为《文明》的播出都关门了,毕竟当时只有少数人拥有彩色电视机。”一些乡村教区重新调整了晚祷的时间,以便教徒能在星期天观看节目,而观看《文明》的聚会则在那些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家里举行。当大众旅游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系列节目展示了他们永远都无法切身体验的壮游,他们相信肯尼斯·克拉克会带他们去最好的地方。他前所未有地成功打开了人们对艺术的眼界,完成了他的罗斯金式的使命。尽管内容可能有缺陷,但对于公众而言,《文明》将是他的“伟大著作”。
第一集以克拉克在巴黎市中心开场,他引用了罗斯金的话:“伟大的国家用三种手稿书写他们的自传:他们的行为之书、他们的言语之书和他们的艺术之书。想要理解其中任何一本的意义都必须要阅读另外两本,但在这三本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本。”《文明》里的故事将通过艺术和个人——通常是思想家和诗人——来讲述,但总会回到视觉来源。克拉克对视觉内容的选择反映了他自己的喜好,这在系列的副标题中做了说明:个人观点。站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克拉克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他回答:“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当我看到它时,我可以认出它;而我现在正看着它。”
……
意识到政府部门计划接管国家美术馆,克拉克便没有制订任何使用计划。但当他发现政府明显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建筑时,他抓住了一个偶然出现在他面前的新提议,并将其发展成了一个固定项目。就在伦敦刚疏散了儿童、关闭了娱乐场所、拉上了遮光窗帘的时候,深受欢迎的国际音乐会钢琴家迈拉·赫斯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就在前一个周末,赫斯还谈到她想把音乐带到首都来,她的一个朋友建议把国家美术馆作为场地。尽管两人都不太相信有这种可能性,赫斯还是迫不及待地向克拉克介绍了自己,并谨慎地提出了每三周举行一次音乐会的想法。“不,”克拉克回应道,“要每天!”最令人惊讶的是政府部门“以他们奇怪而僵硬的方式表现得很好”,授权了这些在今天还很著名的音乐会的进行。当美术馆的理事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时,第一场音乐会定在10月10日,战争爆发仅五周后。
第一场音乐会在BBC上进行了宣传,报纸上也刊登了广告;所有的利润都将捐给音乐家慈善基金会。主要的问题是找到足够的椅子,到最终采购到500张椅子,其中一些还是在观众聚集时陆续送到的。原本预计可能会有200人到场,但结果有1000人耐心地排起了长队,其中有办公室职员、身着制服的军人和妇女,还有戴着防毒面具的平民。每个人都需支付1先令,而当第一个人拿出半克朗硬币(2先令6便士)时,没有找零。800人挤进了观众席,远远超过了内政部对公共场所人数的限制;让克拉克极为难过的是,其余的人不得不被拒之门外。
克拉克和赫斯都同意音乐会以德国音乐为主。首场以斯卡拉蒂、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开场。克拉克写道:“第一场音乐会由赫斯小姐亲自演出,她弹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开头几小节的那一刻将永远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经历之一。那是一种完全的放心,我们所有的苦难都没有白费。”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