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华夏日常生活史》:围绕“衣”“食”“住”“行”生活主题 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

2024-07-24 14:45 来源:南方网

  悠久的中华文明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不仅创造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还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物质积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些物质创造的集中呈现,日用行藏的诸多物品之中,蕴藏着中国人的智慧,也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近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华夏日常生活史》,以开阔的人文视野、翔实的历史资料、优美隽永的文字、生动精美的图片,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生动的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

  人生开门事——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吃穿用度、生老病死,都在时光、地域、上下、男女的交错中,日复一日地悠悠过着。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

  作者简介

  李志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妇女史、隋唐社会史,著有《唐虢国夫人:文本与日常生活》《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译有《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整理校注《女四书集注》(第一作者)。

  内容试读

集腋成裘与羊裘皮绔:裘衣

  20世纪90年代,善待动物组织(PETA)掀起了一股反皮草运动浪潮,这场运动被定名为“宁愿裸体也不穿皮草”。受此影响,现在的许多人视真皮草为野蛮、为残酷。但在远古,兽皮是人类使用最早、最普遍的服饰材料,《韩非子·五蠹》就说:“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周代距上古不远,所以,裘皮仍是周人的最爱。周代的裘就是今天说的皮草,它是皮衣而毛朝外。许多动物皮都可做裘,像狐、虎、豹、熊、犬、羊、鹿、貂、貉、狼、兔等,但这些裘的质、色不同,因此就有了贵贱之别。其中的黑羔裘,用于正式场合比较多,所以它是裘中之贵;狐裘则因其轻、暖,而成了贵族的宠儿。

  《周礼》记天子有六冕,其中的大裘冕为“祀昊天上帝”时所穿,大裘冕的主要衣料就是黑羊羔皮。黑羔是羊的一种,它的毛色淡黑,毛根紫。大裘冕用羊羔皮做裘,用以显示冕服的质朴;用黑色,则是为与冕和衣的黑色相称。大裘冕只有天子一人使用,他人不得用。当然,周代的诸侯大夫们也穿黑羔裘,但那些是朝服或燕居服,诸侯以镶豹皮袖边的黑羔裘作为朝服,大夫则以白丝线缝的黑羔裘作为燕居服。

  周代的珍贵狐裘,依着颜色还有等级之分,在狐白裘、狐青裘、狐黄裘中,狐白裘美而难得,因此最贵重,古代有“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就是狐白裘,一件狐白裘,要由许多狐腋毛皮拼接而成。所以,西周穿狐白裘的是天子。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那时的诸侯、卿大夫,也穿上了狐白裘,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景公。齐景公(?—前490),在位长达58年,他不但平时有穿狐白裘的习惯,还想让他的辅臣晏子(?—前500)也穿上。《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记,齐景公有两件价值不菲的狐白裘,并想将其中的一件赐给晏子:“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玄豹之茈,其赀千金。”这件白裘还镶着黑狐边儿,贵重无比,但视节俭为美德的晏子多次拒绝,仍穿着他的鹿裘上朝。

  鹿裘、羊裘分量重,穿着舒适感差,因此就成了穷人穿的低档裘服。墨家提倡节用,所以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它的信徒是“夏日葛衣,冬日鹿裘”。羊裘也分等级,按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的说法,“羊皮裘,母贱子贵”,羊羔皮是上层的裘衣,成年羊皮身贱,为下层百姓穿着。

  周人穿高档裘衣的方法,是在裘外面穿一件罩衣——裼衣,裼衣的作用是保护毛皮,但贵族们也尽力把它做得漂亮。他们讲究裼衣的颜色,穿何种颜色的裘,就搭配那种颜色的裼衣,《论语·乡党》说:“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缁衣、素衣、黄衣,都是裼衣,黑色羔裘要配黑色裼衣,白色小鹿皮配白色裼衣,狐裘多为黄色,所以配黄色裼衣。

  秦朝建立,裘的礼制等级被荡涤,但高档裘衣依然是权贵们偏爱的冬衣,而低档的羊裘、鹿裘,除了贫人作冬衣外,还逐渐演变成了清俭的标签。《后汉书·马援传》记,东汉开国功臣马援曾非常富有,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后来,他将这些财物分给了亲朋故旧,自己则过上了“羊裘皮绔”的生活。《晋书·郭文传》载,西晋覆亡后,名士郭文进山做起了隐士,“恒著鹿裘葛巾”。

  历史总是兜兜转转,中原消失的裘服等级,在中国古代后期,又由北方民族带回了中原,但这次风头最劲的不再是狐裘,而是貂裘。按《辽史·仪卫志二》的记载,辽朝的“国服”制中,貂裘的等级最高:“贵者披貂裘,以紫黑色为贵,青次之。”貂裘的保暖性好,《天工开物·乃服》说:“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但在周代,它并未被列入高等裘服行列,原因就在貂的产地。关于貂,《说文解字》弟九下的解释是:“出胡丁零国。”也就是早期的貂,不能“国产”,只能“进口”。而制作一件貂裘,又要用掉很多貂皮,《天工开物·乃服》说:“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仅成一裘。”原料不易获得,等级自然无法谈起。但辽朝不同了,貂就产在它的发源地东北地区,这样,辽朝列貂裘于顶级裘服行列,自然是顺理成章。明、清时期,貂的贵重性又由穿着的禁令表现出来,明朝禁止商贩、仆役、倡优之服用貂裘;清朝非士不得穿戴貂帽、貂领。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