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葛剑雄推荐!《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探寻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得失

2022-06-29 16:03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近日,作家沈刚著作的新书《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全新揭示了秦统一后帝制国家皇权系统的运营逻辑,并力图从中找寻变迁规律,揭示王朝循环的原因,总结历史得失。作者将数十位帝王的故事与大历史视野相结合,既是一部中国历代皇帝评说总集,又梳理了两千年中国政治历史,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古代帝制中国两千年兴亡得失的机理。

  本书行文流畅质朴,没有夸大的议论,更没有无所依凭的随意阐发。论出有据,紧扣史实。不仅能清晰地交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绘声绘色地勾勒历史人物“肖像”,而且不会令人读起来感到沉闷无聊,不时有一些如朱玉一样的小观点、小视角给人惊喜!书中的关怀与野心是庞大的,它着眼于国家盛衰,心系民生大事。

  作者简介:

  沈刚,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专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历任上海《萌芽》杂志社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编辑。小说《别了,十八岁》 获“萌芽”文学奖,出版小说集《别了,十八岁》。

  名家推荐

  作者并非专业研究者,却具有旁观者的清醒和独特视角,值得一读!

——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

  读后一个至深印象是,秦以来两千年王朝政治就是兴盛衰亡四个字。如何走出历史循环这一死结,作者通过皇权系统运营的五个维度,给出共情且新颖的解释,读后很受启发。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企业管理者眼中的中华千年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方法。读者能从中吸取经验,治国、做企业都是一回事。希望你读了这本书也有相同的感悟。

——刘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从一个特别的框架和视角出发,分别为中国四十余位有代表性的统治者撰写评传,连接起来又是一部两千年的帝制政治史,相当有创意,值得企业领导、政府官员和历史爱好者一读!

——姜鸣(晚清史、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专家)

  本书以中国历史上的帝制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剖解每个时期的治理体系和有代表性的样本,让历史的经络骨骼豁然而出,是一部有独特视角和创造力的研究之作。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

  章节试读

  此篇是《兴亡》绪论的部分内容,是全书的开篇,也交待了本书的方法论。它提出了《兴亡》的研究对象是中华文明闭环系统内政治权力的变迁,点明《兴亡》一书的宗旨就是要在品牌运营理论视角下从大环境、价值观、方法论、组织和资源等多个方面剖析中国古代王朝治乱兴亡的循环。

——编者按

系统背后的力量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开篇中提出,近几个世纪以来自给自足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促使历史学家选择国家作为研究历史的一般范围。但是在欧洲没有一个民族或者民族国家,能够说明它自己的问题。即使相对隔离的大不列颠,也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历史研究范围”。发生作用的种种力量,并不是来自一个国家,而是来自更宽广的所在。[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 版,第1 至4页。]所以,汤因比主张以文明而不是以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不过,对于古代中国而言,文明和国家的单位可能大致是重合的。以黄河、长江为母亲河的农耕族群不断开拓,并与周边游牧、渔猎等族群碰撞和融合,这种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和超大规模国家政权的演变是一致的。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是指中华文明闭环内政治权力的治乱兴亡。

  自从秦政权统一天下,中国古代国家政权进入了两千余年的帝制治理周期。其中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替和转换,既有大一统盛世的文治武功,又有大分裂血腥的至暗时刻,但是,以天命传授为合法性来源的皇权系统始终未变,只不过更换了不同的帝王家族。一部二十四史,已经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古代通讯、交通都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维持巨型帝制国家政权循环运营,这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无论是中华文明闭环中皇权系统动态的持续性,还是系统持续过程中的动荡、溃败和重建,除了环境中相对独立的地理特征等诸多因素,其他背后发生作用的力量,可能还包括统治国家理论的号召能力,统治国家策略的控制能力,以及国家政权组织的保障能力,国家政权资源的动员能力等。我们不妨把每位统治者、每个朝代和每个历史阶段,乃至帝制时期整体的国家治理体系,都视为一段段可被研究的系统模型,以微观、具象的角度入手,从运营系统大环境、价值观、方法论、组织和资源等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如果期望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这几者关系的平衡,反之,若是其中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存在缺陷,或发生重大负面的变化,系统一定会出现障碍或崩盘。

  国家政权的大环境,除了气候、地理和灾害等自然界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条件。包括境外对立政权等外部状态,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内部因素,这些都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群的利益需求,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体现。《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充分揭示了自然气候、地理风貌和民众心理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价值观即官方的统治理论,来源于宗教、学术流派等思想积淀,表现为统治者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信仰,对于相当多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是王朝演变合法性来源的重要精神力量。

  方法论即政权的统治策略,是运营系统中决定性的因素,可细分为多种局部的分策略,分别对应于不同时期、区域和人群的阶段性需求。包括内部对豪族、士人和平民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策略,外部对地方割据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和其他境外政权等化外力量的策略等,具体表现形式为国家的公共产品,即对内或对外的各种制度、法律和政策。

  组织指统治集团组织体制的保障,涵盖团队和机构两大方面。宗室、外戚和宦官等宫廷亲属力量,以及功臣、武将和文官士大夫等朝廷官僚力量之间的一致性、可控性,从中央到各地军政机构的完整性、有效性,这些都是皇权系统正常运营的必要前提。最高统治者作为组织的决策者,其性格、行为和习惯,深刻影响着团队和整个国家的文化。

  资源指国家人力、财力和其他物力资源的动员水平。王朝政权武装的组织能力、财政的控制能力和战略物资的掌握能力,这些动态的资源体现了系统的综合实力。强大的组织可以动员充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强大的资源也可以促成更加完备的组织体制。

  在国家治理五个维度的模型中,方法论及相关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源于大环境、价值观、组织和资源的合力,而不是仅仅受制于某一方面的因素。一旦正确的策略确立,组织体制保障即成为运营系统的主导性力量。统治国家的价值理论和方法策略实现统一,不仅可以带来组织的完善、资源的累积,甚至可以突破大环境的瓶颈,推动整个治理体系的良性成长和正向发展。

  选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2022年6月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