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新书《给孩子讲〈大学〉》,用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文化经典《大学》中古圣先贤的智慧,帮助孩子构建远大的人生格局,成就幸福人生。
《给孩子讲〈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郭继承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经典解读课程,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大学》的精髓娓娓道来,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敦厚中正之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书分为“培养德行”“开启智慧”“认识自己”“提升格局”四大主题,深入浅出地解读《大学》的核心思想。作者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将经典中的深意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内容,帮助他们领悟做人、处世、治国的智慧。
本书不仅讲解经典,还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法与步骤,让青少年能够将经典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作者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将《大学》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赋予经典现实意义。例如,书中提到如何通过“修身”提升自我,如何通过“齐家”构建和谐家庭,如何通过“治国平天下”树立社会责任感。这些内容不仅不虚不空,还能“拿来即用”,帮助青少年在做人、做事、立业等方面获得深刻启迪。
作者简介
郭继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教师。著有《直面人生的困惑》《中华经典十三讲》《中国文化要义读本》《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国学智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等。
画师简介
万可欣,90后儿童插画师、美术教育硕士。
内容试读
引言 人生走正道的秘诀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们的第一讲是《德行为人生保驾护航》。为什么这么说呢?
德行的比喻 德行是人生的方向盘
朋友们,如果把我们的一生比作一辆车,这辆车能够行稳致远,不驶向悬崖峭壁,不置身危险之地,平平安安地往前行驶,它的方向盘要把握好。而把握方向盘的力量,用学术的表述叫正确的价值观,用中国老百姓熟悉的话叫德行。德行为人生保驾护航,就是说德行是人生的方向盘。
德行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来比喻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帮助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的重要性。穿衣服,当第一粒扣子扣错的时候,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所以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德行出问题之后,就会走邪路,走歪道,最后害人害己。轻则自己受伤害;重则会有牢狱之灾,甚至家破人亡。这是必然的事情。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制度和德行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德行的民族。相比而言,近代西方特别重视制度。当然我们中国今天也重视制度的建设。制度在对人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一个人起心动念方面的约束,制度的作用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更多地依靠德行的力量。一个好的社会不仅要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还要对人们的起心动念做好引导。这就是道德与文化的力量。就好比说,在一个人做了坏事之后才去管他,这叫法治。这种管理是滞后的。当用法治的力量来惩罚他的时候,他所做坏事的不好的后果已经形成了,对人民、对社会的伤害已经存在了。我们在他做坏事之前用德行去介入,让他一辈子都不想做坏事,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人不想做坏事,得靠德行,靠道德教育和文化信仰的教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伟大的地方。
法治与德治
如果说欧美三四百年以来给人类社会的治理提出一个值得重视的理念,叫法治;那么五千多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给人类社会贡献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叫德治。德治和法治对一个社会的治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傲的德治这一伟大的理念,以及几千年以来的社会治理经验,可以为全人类的现代社会治理提供宝贵的借鉴之处。当然我们也充分地重视法治的价值,重视程序和实体法律的价值。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相互支撑。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朋友们,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的烦恼、各自的困惑、各自的痛苦。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说,他们的少年时期非常不容易。但“00后”说,现在“内卷”很严重,他们也不容易。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容易,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不容易。同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使命。那么,当我们经历各种坎坷,面临各种考验的时候,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走正确的道路,秘诀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一堂课:好的德行为人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