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张冠生新作《九人》出版,搭建一座“纸上先贤祠”

2025-06-30 15:34 来源:南方网 周存

  近日,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学者张冠生新作《九人》。

  这是一部记录张君劢、潘光旦、陶行知、徐铸成、张荫麟、千家驹、胡愈之、柳亚子、沈昌文九位博雅君子生平与精神的群体传记。

  他们活跃于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中国,横跨政学两界,是各自领域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怀抱“再造中国”的宪政理想;文人革命家柳亚子以“顾盼不群,令小儒咋舌”的风骨书写时代;陶行知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信念推动教育革新;胡愈之“一生心事问梅花”,在文化与政治的交织中探求真理……曾经,他们成群地来;后来,他们成群地走。在当下价值多元、知识图谱重构的时代,重温这些学人的足迹与思考,具有特殊的镜鉴意义。

  作者张冠生曾长期担任著名学者费孝通的助手,浸润于深厚的学人传统,他凭借丰富的史料考证与质朴细腻的笔触,不仅勾勒出九人的心路历程,更着力呈现他们清雅超凡的才识、刚正恢弘的气度以及那份“有意思”的生命意趣,引导读者回望那个“斯文成群”的人文星空。

  本书的核心旨趣,在于尝试搭建一座“纸上先贤祠”,为散落的历史星光定位坐标。书中并非简单罗列人物生平,而是深入开掘这些学人身上所凝聚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标高——他们人性丰沛,视民如伤,风骨方正,才情特出,见识非凡,气度优容。

  作者从多年积累的“文人花絮”笔记中精心梳理,聚焦于九位代表性人物,如陶行知由“知行”到“行知”的求索、在困境中坚持“博爱、独立、民主、和平、科学创造”的教育理想;张荫麟文星早殒未曾吐尽的遗憾;徐铸成“心急火燎似的想写点什么”的报人赤忱……这些生动的片段,共同编织成一幅九星连珠的精神图谱。

  作者谦称此书仅为“个人课业”,旨在“为日常生活添点意趣,为后人存点薪火”,实则是对“文化靠传,史料应存,功课该做,前贤当敬”信念的执着践行。在汗牛充栋的传记写作中,《九人》以其深切的敬意、独特的视角和温润的笔调,为读者点亮了一盏回望历史、照见当下的精神之灯。

  作者简介

  张冠生,生于1954年,祖籍江苏,现居北京。为学者费孝通作助手多年。曾在《读书》《东方》《随笔》《东方历史评论》等刊物发表文章,出版有《纸年轮》《从前的先生》《晴耕雨读》《历史的缝隙处》《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费孝通晚年谈话录》等作品。

  部分试读

  1990年代中期,连续两年参加实地考察活动,任务一样,为费孝通、钱伟长、丁石孙三位先生作助手,承担他们沿途演说文稿起草事务。

  列车从北京出发,三位先生不时聚议,谈笑风生。一路听他们聊天,先生聊得有趣,助手听得入神。

  一次说起北大、清华过去的校长、教授。蔡元培、胡适、傅斯年、辜鸿铭、梅贻琦、潘光旦……各有风采,潇洒出尘,轶事多多。谈话临近收尾,北大老校长丁石孙先生感慨:过去这些学者,不管是什么专业、做哪门学问,都很有意思。清华、北大我都待过,那时候有一个算一个。现在,有意思的人不多了。

  费、钱二老听着,点头,默然。

  听着,看着,心有触动。丁先生说的,是他的观察,也是我们可以见证的事实。

  前辈学者有趣,从书上能读到,实际接触中能感受到。

  丁石孙先生平时不苟言笑,其实也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北大校长任上,他骑车上下班。校园里,遇学生有话说,随时停下。进校长办公室,秘书可以直说“你这样做可能会有不好的影响”,他就可能改变做法。他“让所有人当面什么话都敢说”。

  离任北大,丁先生到了更高的位置。有媒体采访,问“原则”,答“诚实”。问“信奉”,告“自由”。话极简,有意思。十年高位结束,他写了《有话可说》,不公开出版,只作少量自印本,得以多葆诚实,多说真话,多几分记录亲历事件的自主。

  在北京到深圳的列车上,丁先生嘱咐我:费老想做的事比他做出来的要多得多,想说的话也比他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你有条件作记录,尽量多记下来,留给历史。

  丁石孙先生辞世后,他当年的感慨没有忘,嘱咐不敢忘。

  闲读中,留意有意思的人和事,作记录,写笔记,存敬畏,也希望多少留驻一些曾经的美好意趣。

  多年里,积累了几十万字的“文人花絮”。借助这些文字,致敬有学识有风骨有意思的前辈,也调剂一下无聊无趣无助的当下。像丁先生那样,不出版,只作自遣,也挺好。如此搁置多年。

  陈卓兄谋划“斯文丛书”,嘱参与书写。散乱的花絮忽然现出主题——“斯文成群”。于是整理笔记,遂有这本《九人》。

  在这些前辈面前,实在自惭形秽。后人写史,说到我们这一代,若是没有多少好话,完全可以理解。同时希望他们能引以为戒,把我们欠缺的补足,然后超越,与祖辈实现隔辈衔接,帮我们还债。

  《九人》类似文人花絮,不属“经国之大业”,只是个人课业,为日常生活添点薪火,也为将来愿意有点出息、有点意思的后人留点人文标本。

  巴黎有座先贤祠。我们能不能先有个纸上先贤祠?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 通讯员 董芳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