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宋史新作《千面宋人》用120封书信勾勒宋人的命运沉浮录

2023-03-11 14:22 来源:南方网 周存

  南方网讯(记者/周存 通讯员/李迪斐)见信如晤,从古人留下的书信笔迹中感知更为真实立体的历史人物。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宋史新作《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作者以“书信”为切口,透过这些士大夫之间的私人信件往来,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宋代千人千面的风雅群像,让读者看到了宋代士大夫的命运沉浮。

  书中收录了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在内的60余位名士的120余幅书信手迹,如范仲淹的《边事帖》、黄庭坚的《雪寒帖》、米芾的《武帝书帖》、司马光的《天圣帖》、赵构的《付岳飞书》、欧阳修的《端明帖》等,这些书信的原件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书作者仇春霞专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与传播。在她看来,博物馆里的书信是孤立的历史碎片,比起枯燥的论证过程,她更想将碎片的历史以可爱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仇春霞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

  在以往,市面上较少有从书信的角度去讲述宋史的读物。书信的私密特性往往更能反映出书写者真实的一面。在仇春霞看来,“要窥探一个人的秘密,私信无疑是个好东西;要了解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利害,私信更是个好东西。”她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情绪饱满的笔迹里,尝试“破译”其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他们身上独特的个性,让读者从书信这一私密通道,邂逅一个卸了妆的宋朝。

  仇春霞说,“写书就是写自己,读史就是照自己。”在她的书中所讲述的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忠臣贼子、贩夫走卒,作者用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进退的笔调将他们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有人家世富贵,却一生坎坷;有人出身贫贱,却出将入相;有人身负奇才,却不得重用;有人平庸无奇,却富贵终老。那些起起伏伏的人生故事,极易让人为之动容。

  范仲淹传世三封信札都写于50岁后,一封写于延安战区,两封写于庆历新政失败后,是三个孤立的碎片。在书中,仇春霞通过《范仲淹在战场的那些年》和《逢君莫说当年事》这两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杰出士大夫朴素的爱人之心,这恰与他对黑暗现象疾风暴雨式的激愤形成鲜明对比。在作者看来,也许正是这火与冰的交融,范仲淹才不会在贬谪与打击中沉沦,反而在暮年站在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并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仇春霞在书中还提到,宋代轻视武将,或者说害怕武将“黄袍加身”,所以可以传颂的武将非常少,这不是因为武将少,而是他们没有被书写。宋代的和平年代极少,绝大多数时候是战事不宁,涌现了很多杰出的武将,可惜没有人为他们树碑立传,我们只能从零星历史碎片中得知他们一鳞半爪的消息。在《“游击战”名将》《名将落魄之后》《岳飞的最后一个春天》《一个拯救了南宋的小文官》等篇章中,读者能也读到一些令人心潮澎湃的往事。

  宋朝是饮食大繁荣的时代,书中还梳理了不少宋代饮食文化中有意思故事,例如知名的建茶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升级为贡品,成为宋朝皇室最爱的?山药如何在北宋时期从药用走向食用,又如何从山野间走上了文人士大夫的餐桌,再走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读懂该书,作者和编辑还花费了大量功夫,整理出了长达半米的“人物历史信息及信札索引表”和“全书人物关系图”附在书中,让读者既可以随时查阅书中收录信件的书写年份,以及对应年份的历史事件,还可以厘清书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仇春霞,西南大学古典文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专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与传播,手工艺品创作者。著有《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新疆美术理论(1949—2009)》,编著有《画论备要》《书论备要》等。

  部分试读:

  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赵构(1107—1187)30岁,岳飞34岁。这一年离岳飞被害还有四年,赵构还没有萌生害死岳飞的想法。不过,这年发生的事却能让人隐隐看出岳飞命运的转折。这一年的秋天,赵构给岳飞写了一封信(即《付岳飞书》,图19),内容如下:

  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

  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付岳飞。

图19〔宋〕赵构《付岳飞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封信的大意是:你在盛秋之际带兵防守边境,天气已经变冷了,出征防御实在是很辛苦的事。如果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你可以直接向我密奏。朝廷自淮西兵变之后,更加忧虑。在这特殊时期,长江上游一带的安全就全靠你的部队来照管了。你可以给留守那里的兵马下令,让他们平时认真训练,就好像敌人已经到来一样。蕲阳、江州两地的水军,最好也要多调遣他们,以防意外。像你这么体谅国家的人,哪里还需要我再多说呀!

  从内容来看,这封信倒也没什么特别,也没有下达什么重大指令,不过就是皇帝写给在外将帅的一封慰问和叮嘱的信。但是从语气态度上来看,就有点意思了,赵构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全然没有帝王的威仪,普普通通的话语之外仿佛是有什么话想说又没有说。皇帝给将军写信需要这么谨慎小心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图20)

  要知赵构写这封信的心态,就得从信里所提到的“淮西兵变”说起。

图20宋高宗赵构像

  “跑得快”将军

  金灭北宋后,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占领区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伪齐。在赵构写这封信的前一年,伪齐南侵,南宋将领刘光世(1089—1142) 率军迎敌,却怯懦避战。刘光世出生将门,他的老父亲是北宋名将刘延庆(1068—1127),老刘大部分岁月都在西北和西夏、辽国打仗,以军功升至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相当于延安地区的军事主管。老刘在徽宗末年时曾随童贯(1054—1126)前往浙江镇压方腊起义,靖康之变时,老刘负责守城,城破后带兵开溜,被人抓住砍了头。

左:刘光世 右:韩世忠

图21〔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老刘的儿子刘光世是典型的将门子弟,但成年后的刘光世没有考武举,而是考了进士,这对他未来的仕途有重要影响,因为宋代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也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刘光世在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特点是“跑得快”,一打仗就开溜。靖康之变时,刘光世也曾带领部队勤王,可是他的表现跟他老父亲一样,一看情况不对,掉头就跑。不过他没有乱窜,而是朝着赵构的方向追过去,后来竟成为南宋新政府最重要的武装部队,从此成为高宗赵构的嫡系,还得了个“中兴四将”的头衔。此后的多次战争中,刘光世基本都是逢战必跑,甚至差点把太皇太后孟氏都给跑丢了。赵构在扬州落下病根,也与刘光世临战脱逃有关。

  伪齐这次南侵,刘光世仍然是一贯地逃得快,惹得群情激愤,赵构终于也忍无可忍了,刘光世只好被迫辞职,赵构没有任何挽留地同意了。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就是找谁来接手刘光世原来所率领的军队,这件事本来应该引起赵构的重视,但以谨慎著称的赵构还是大意了,从而引爆了一系列重大事故。

  淮西兵变埋隐患

  当时南宋主要有五路大军,岳飞、韩世忠(图21)、张俊、刘光世、吴玠各领一路,刘光世下台后,赵构就想让岳飞来接管刘光世的部队,因为岳飞太能打了,他相信33岁的岳飞一定会把刘光世的部队也变得与岳家军同样优秀。岳飞知道这个消息后那个激动呀,恨不得把皇帝来个举高高!当时每一路军队的主将都希望能吃别人一口,扩大自己的力量,从而在北伐的过程中多立战功。如今皇帝要把刘光世的军队交给岳飞,岳飞当然激动万分,此事如能成功,那他离横扫中原、痛饮黄龙府的梦想就更接近了。(图22)

  图22《武经总要》武器。“望楼”上的人手中拿一面白旗,如果没有敌寇,就将白旗卷起来。有敌寇就打开。旗杆放平,表示敌寇靠近了。旗杆垂下,表示敌寇已经到了。旗杆慢慢举起来,表示敌寇已经退去。“巢车”也是移动的侦察吊楼。韩世忠手下有一名骁勇善战的副手叫解元,征讨福建盗寇刘忠时,韩世忠令解元随征。刘忠盘踞在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他建了一座高高的望楼以俯瞰敌情,并派精兵守在望楼周围,韩世忠一时拿不出办法。解元潜伏到望楼附近考察敌情后,制定了周密的夺楼计划才平定了刘忠之乱。

  但后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执行。有人认为是考虑到岳飞资历尚浅,不想引起其他大将的不满,有人说是主和派的枢密使秦桧从中作梗,总之,刘光世的部队没有跟任何一路合并,而是先放在了宰相张浚的都督府下面管辖,由刘光世原来的部下王德做主将,又派了参谋军事的吕祉去做监军,这样就等于是朝廷把这支军队的兵权先收回去了。

  这种安排本来也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选了王德做主将。刘光世手下的另一名大将郦琼与王德资历相当,二人谁也不服谁,还都有匪气,朝廷安排了王德做主将,这两人之间的火药味就更浓了。朝廷觉得郦琼不服从管教,就让监军吕祉收集郦琼的罪状,找机会解除他的兵权。郦琼在吕祉身边安插了一个内线,在得知此事后,郦琼一怒之下杀了吕祉,带领四万将士和十来万百姓浩浩荡荡投奔了伪齐。由于此事发生在淮西境内,所以史称这次事件为“淮西兵变”。

  赵构一直认为刘光世的部队是自己的亲信,所以即使刘光世总是一打就跑,赵构也很少责罚他,如今这支部队说叛变就叛变,全国军队忽然就少了五分之一。除了心疼在军队上花费的血本之外,最让赵构焦虑的就是没有了安全感。外有敌兵压境,内有不臣之兵,这皇帝位子要如何才能坐得安稳呢?

  岳将军,请小心

  淮西兵变跟岳飞没有直接关系,他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但是他的表现却为自己以后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岳飞兴高采烈地等着接手刘光世的部队,却听说皇帝食言了,就上书询问怎么回事,赵构回复说这事确实比较复杂,等哪天出兵北伐的时候再考虑这支队伍的归属吧。岳飞感觉自己被耍了,一气之下写了封辞职信,没等朝廷答复就回庐山给母亲守孝去了。宰相张浚一看也来气了,你敢擅自脱岗就别怪我收你兵权,立马派人去接管岳家军,结果岳家军的将领们集体请假,这兵权根本收不回来。赵构一看坏事了,现在抵抗金军是国家的头等大事,绝不能缺了岳飞,于是他退还了岳飞的辞职信,让他快点回去上班,但岳飞就是不去,一直在家自闭。赵构就派岳飞的心腹部下李若水和张宪上山,并说如果他们请不回岳飞,就按军法处置。这两人苦劝了六天,终于把岳飞说服了。岳飞去见了张浚,化解了矛盾,也跟赵构上书请了罪。

  事情平息了,岳飞回到鄂州,继续守护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堡垒。可是赵构却平静不下来,手下的这些武将都太不听话了,可是想要收服他们,必须要精心筹划,目前要做的,就是先安抚他们,不能让他们激动,要是再来一次兵变,他可就真的连家底都没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细读赵构写给岳飞的信,真可谓耐人寻味。赵构信里的“每加过虑”实在是说得委婉,实际情况是此事让他寝食难安。“可密奏来”是赵构给予岳飞越级汇报工作的特权,如此荣宠,不知岳飞作何感想。“全藉卿军照管”全然不像皇帝对臣子说的话。岳飞当时控守鄂州一带,这里一旦失守,敌兵可沿长江放舟东下,兵锋直抵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赵构必须安抚好岳飞。

  面对皇帝的“每加过虑”,不知岳飞有没有想明白皇帝到底“虑”什么?他能为皇帝解忧吗?赵构虽然说“如卿体国,岂待多言”,但还是细心地叮嘱岳飞要像迎敌一样做好日常训练,要多调遣蕲阳、江州两处的水军,对于纪律严明、百战百胜的岳家军统帅岳飞来讲,这种叮嘱难道不是很多余吗?皇帝到底在担心什么,岳将军,您听懂了吗?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