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讨论李纨和妙玉之间有哪些联系?你一定会觉得有点“风马牛”。然而,在欧丽娟的研究中,两者的相似之处确实不少。
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书《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四):镜像六钗》,以独特的“镜像”视角,解读王熙凤、李纨、妙玉、秦可卿、香菱、史湘云,剖析六钗之间在人物设置、性格外貌等方面的高度重合。“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系列将欧丽娟教授一百七十多讲的红楼梦公开课逐字稿整理出来,打造成更为面向大众的以红楼人物为中心的“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以此系列泽惠红楼梦的爱好者。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除了“大观红楼”系列之外,代表作还包括《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诗论红楼梦》《红楼梦人物立体论》《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唐诗的多维视野》《唐诗新思路》等。
内容试读
王熙凤是一位精彩万分的人物,甚至有读者与研究者认为,她比林黛玉、贾宝玉还更富魅力、更吸引人,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何以她会如此夺人眼目,如此重要非凡?
先参考学者们统计出来的数据。暂且不去管后四十回,因为续书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应该一概而论。以前八十回来说,王熙凤出现的场景便多达五十二回,约略是六成五,比例之高并不亚于黛玉和宝玉,即使稍微少一点,也相差无几,所以挪威红学家艾皓德还主张,除了贾宝玉之外,王熙凤是支撑《红楼梦》叙事不可或缺的另一大支柱。乍听之下很奇怪,因为我们总习惯于把宝、黛的爱情当作小说的主轴,黛玉稳居宝玉之下的第二名,但倘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就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一旦不把自己的看法当作唯一的真理,往往便会发现其他人的说法也有道理。姑且不论王熙凤在整体叙事中的重要性,单单以贾府内部的维系而言,作为一个庞大家族的支柱,承担起这般的重责大任,上自贾母下至所有丫鬟仆役,大小事务巨细靡遗,都在她的责任范围之内,却处理得稳当周全,让家务平稳运行,总之这位女性非常能干、十分精彩,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秀出之辈,此一事实毋庸置疑。
凤辣子
前面第一卷在分析小说人物的一字定评时,曾推断王熙凤的部分是“辣”字。她岂非浑名“凤辣子”吗?当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贾母便对黛玉介绍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这个“辣”字真的是画龙点睛,吕启祥《“凤辣子”辣味辨—关于凤姐性格的文化反思》一文里,有一段话非常精彩,简洁扼要地概括了王熙凤最吸引人的地方:
凤姐之辣,绝不是通常所谓厉害、泼辣、狠毒、奸险之类可以穷尽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比方说它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等等。
的确,“厉害、泼辣、狠毒、奸险”之类的形容词都太单薄、太通俗,也太想当然耳,其实对于凤姐之辣,“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而“它包含着杀伐决断的威严、穿心透肺的识力、不留后路的决绝、出奇制胜的谐谑”,这四句箴言简直把王熙凤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最关键的叙事重量皆涵盖了,四个面向均能够切入此一人物最精彩的核心。该文继续描述凤姐道:
有时辣得使人可怖,毛骨悚然;有时辣得令人叫绝,痛快淋漓。凤姐这个人,不论她干坏事还是干好事,还是好坏参半的事,都脱不了辣的特色。凤姐的辣,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和动态感。
这段话诚然是一道绝佳的引路指标,而其中“杀伐决断的威严”的“杀伐决断”一词,乃出自秦可卿亡故后必须筹办丧礼之际,贾珍特地前来荣国府拜望王夫人商借王熙凤这位宝玉所推荐的人选,以协理宁国府,在求允的过程中,他特别强调“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显示凤姐的性格比较刚强,甚至可以说是强悍,并且从小就有这般的威势,说一不二、令出必行,这是她天性中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难怪贾珍断定请她过来帮忙治丧绝对没有问题。另外,当下人们犯了错,到了王熙凤面前几乎都是震颤股栗、惶恐不安,因为不晓得她会使出何等狠毒的手段加以惩罚,正是被杀伐之气所威胁。
可想而知,“杀伐决断”是王熙凤从小即显露出来的性格主轴之一,当然如果只有杀伐决断,这个人便实在并不可爱,而且不够立体,也不会有让人感到可以共鸣、体谅,甚至值得喝彩以及同情的部分。所以除了“杀伐决断的威严”之外,王熙凤还具有“穿心透肺的识力”,“识力”就是认识力,“穿心透肺”更表示其认识力已达到高度的洞察力,别人在她面前根本无所遁形,心里打什么算盘、转什么脑筋,甚至动什么歪主意,在她的一双锐利眼光之下均是无所遮掩。这位金钗对于人性、当前每一个人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所有的利害纠葛,她都十分了解而掌握得清清楚楚,足以迅速地探察到对方的动机和盘算,所说的话是不是经过美化装饰,还是有别的委屈不敢说全,她很快便判断得极其精准。这一点我们真是难以望其项背,事实上一般人最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在“穿心透肺的识力”之范畴里,《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第四十五回中,那些开诗社的成员们钱不够花用了,便一齐前来向凤姐这位荣国府的“财政大臣”要求补助。探春等人说了一篇冠冕堂皇的理由,指出诗社才刚成立,可是还没有立下规矩即有脱滑的情况出现,以后诗社恐怕会很难运作,于是想请铁面无私的凤姐担任监社御史。这话说得很好听,其实是要诓骗她进来,充当“进钱的铜商”。王熙凤立刻笑着说:“你们别哄我,我猜着了,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其实只要出钱,人来不来监社都无所谓,接着她又挑明说:“你们弄什么社,必是要轮流作东道的。你们的月钱不够花了,想出这个法子来拗了我去,好和我要钱。可是这个主意?”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此时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这句话正是说明王熙凤具有穿心透肺的识力。水晶和玻璃的共同特色都是透明的,可以清楚穿透,这个比喻并非形容王熙凤本身玲珑剔透没有杂质,而是赞美她的心思眼力能够映照得别人无所遁形。就此一比喻而言,可以说,“穿心透肺的识力”乃是王熙凤人格特质中最卓越的一项,而它之所以值得大书特书,正是因为识人很难,以至于诸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之类的谚语太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也不断地感叹,明明认识很久的人或者是当下觉得对方十分诚恳可靠,可是一旦到最后狐狸尾巴露出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皆是要引诱你进入他所设的陷阱中,因而悔恨莫及,心灵也饱受打击。
原本我们都很愿意相信别人,但是太多的例子给出了严正的提醒,要相信别人之前首先必须具备识人之明的智慧,固然古人说“君子可欺之以方”,但其实真正的君子并不是容易受骗的,孔子便是一个证明。很多人常常误以为君子等于笨蛋、傻子,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看法。倘若把“穿心透肺的识力”孤立来看,此乃王熙凤人格特质中非常精彩而且正面的一项能力,有了难得的人格天赋再加上后来各方面的利益链,让她对人性锻炼出超乎一般的犀利又细腻的掌握。此外,当凤姐杀伐决断的时候,也往往会搭配“不留后路的决绝”,以致难免做得过度,确实有些做法可以不必那样极端,但到底这类的“过度”算不算是一种悖德甚至罪恶,还必须谨慎地进行个案检讨,不可以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