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姜振宇谈新作《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直击孩子青春期叛逆真相

2023-11-29 12:49 来源:南方网 周存

  南方网讯(记者/周存 通讯员/长江文艺出版社龙子珮)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书《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该书是一本针对青少年成长行为和养育难题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图书,以轻松的方式科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姜振宇。

  青春期的成长悄然而汹涌,孩子会表现出种种不受控的“叛逆”行为,让家长头疼。但叛逆的另一面——孩子们会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却一直很少有人描述。该书意在帮助家长拨开笼罩“青春期”的种种迷雾,直击孩子的叛逆真相——叛逆的孩子其实只是在寻找正确,因为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待破解的谜团,而叛逆期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

  近日,姜振宇接受了媒体群访,讲述了在创作《每个叛逆的孩子,都只是想长大》时的感想与体悟。

  理论研究和养育经验促成的“跨界”之作

  作为曾是《最强大脑》节目的特邀嘉宾,姜振宇一度以微表情、微反应专家的身份为大众熟知。在谈及这次向儿童心理、家庭教育的“跨界”时,姜振宇表示在由微表情延伸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时,发现了一门特别有趣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发展心理学,其中就讲到青春期是人类一生当中最特别的一个时期。他由此开始了对青春期这个领域的大量关注。

  姜振宇表示,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养育他们的十多年中有成果也有教训,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觉得写这么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还有宝贵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分享给大家,家长能少生闲气,孩子能多点儿快乐,一举两得,能让大家都幸福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家长应成为合格的“教练+陪跑者”

  本书共有11个篇章,分为三大版块:从生理学角度直面青春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叛逆问题、从科学角度提升认知并习得养育方法。所以本书除了解决青春期各种具体问题之外,还提供了最优家庭教育模式和大五人格培养体系,让家长读者成为合格的“教练+陪跑者”,从而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寻找到正确的成长方向。

  姜振宇表示,家长们应该首先正确认识到青春期其实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生理阶段,不必感觉特别紧张。

  青春期少年会有一个特定阶段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形穿着,这是由于“假想观众”的心理特征。姜振宇说:“他们会认为全班的同学都在看我,如果我衣服上面有一些褶皱或者我穿的鞋太土气,那么我也会成为笑柄。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所以才会高度在意。但这就是心智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面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突如其来的变化,家长千万不要轻易呵斥制止甚至进行道德谴责,而是要积极参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

  建立高维认知,培养孩子优秀人格

  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家长遇到的问题一定不胜枚举。有没有一个可以普遍适用的总体方向或原则?

  姜振宇认为:凡是有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头脑开放的,凡是有利于孩子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凡是能够让孩子学习高宜人性,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照顾别人感受的,就是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的正确方向。反过来讲,凡是用剧烈的情绪来处理问题的、只能通过歇斯底里才可能平息事态的,凡是固执己见、不肯听别人的观点的封闭思维,凡是不讲责任的、没担当的,一定是错误的方向。

  让家人觉得头疼无比的青春期,其实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姜振宇希望家长们通过阅读本书,能建立温暖而富有支持性的家庭关系,在孩子由青春期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朝着“能学习、会决策、有担当”的方向前进,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试读:

  从仰视到平视——无法克制的生理性自信

  接下来,请家长们仔细思考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具体想想它们是多么令人感到震撼。

  据统计数据表明,在“发身期”短短的三四年的时间里面,青少年平均的体重增长是18公斤,身高平均增长是25厘米。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还是个小孩的样子,初一时就已经是1米6或1米8的大人身形,跟爸妈一样高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身高和体重的问题,我们换一个角色,一下就能明白这个变化的影响所在: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们对家长原来是纯仰视,现在因为身高的变化,十几年的仰视突然有一天变成平视了,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平视,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也很难平视着把自己继续当宝宝。孩子能平视家长后,他们心里的感受就是,“我现在跟我爸差不多高(或者我现在已经比我妈高了),那么我是不是其他方面也该和爸妈差不多了?”这就是那一点微妙的变化。而的确,接下来他们会从各种角度感受自己的新身体、新头脑、新情绪和新能力,不断验证这个微妙的新视角。

  在动物的世界里面,如果两代动物个头一样大了,速度一样快了,力量一样强了,那么基本上它们就是竞争关系了。所以这一点微妙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人类的潜意识里面还是起作用的,即他看你的视角产生了变化的话,那么他对待你的态度,就会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阶段之后,家长的自我身体感受普遍已经从年轻时的巅峰状态下滑很长时间了。辛苦十几年把孩子养到这么大,有很多家长在一觉睡醒之后不再感觉到精力旺盛和浑身舒服了。夜里睡不好,睡醒了觉得累;不管原来身体有多棒,但十年辛苦养育和日常沉重的工作,总会让家长觉得疲惫不堪。年轻的时候睡醒了伸个懒腰,觉得哪儿都有劲儿,这种特别开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感受可太不一样了!他们睡醒之后一睁眼、一翻身,通体舒畅,愉快的一天又开始了!他们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有趣的想法,充满期待的兴奋。这种身体感觉会让他们产生天然的舒适和自信。我们都年轻过,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

  一个人身体感受好、精神愉悦,内心又感受到强烈的自信,他就敢于去尝试所有的事情。再加上随着他们本身肌肉骨骼的快速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快速健全,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会自然地大幅增强。

  家长们要注意这一点。

  运动能力强不仅意味着基础的跑、跳、投越来越强,孩子们的力量、速度、敏捷性越来越强之后,他们的大脑在狂野的运动中是有快感的,不但能够感受到那种风声从耳旁呼啸而过的急速奔跑的快感,还能感受到身体里能量燃烧的快感。而且,他们一旦表现得好,比如说跳得高,打篮球帅或者是玩滑板很酷,同龄人会尖叫、崇拜、喜爱——这种感觉特别棒!所以,孩子们主观上感受到的是自己的身体特别好用,什么都能做,他们喜欢蹿高蹦低,甚至有的孩子会大胆地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受伤,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高速、刺激、危险的极限运动能吸引好多孩子痴迷的原因所在,孩子们就是自信到这种程度!

  即使不小心受伤了,以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很快就能恢复。同样的伤,比如说膝盖扭了一下,或者是软组织挫伤,以家长的年龄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恢复,而且还不一定能好利索,而对孩子们来说,三天就没事了。这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的自信。

  这种自信是实实在在的生理性自信,不是狂妄自大,这种自信很难被其他人撼动。你说“儿子,不许骄傲要谦虚”“姑娘,咱们得表现出大家闺秀的样子,还要低调一些,不要太张狂”,对不起,人家孩子从内到外的感受就不认同。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的就是,你不要觉得孩子嚣张,不要怪他们膨胀,这不是他们主观态度上的无知傲慢,他们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产生这种变化,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这一切都是生理变化的客观影响。从神经系统到骨骼肌肉,再到血液循环,无一不是最好的感受阶段。而且不止这些,孩子们身体里的内分泌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机能在变得成熟和强大。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