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焦虑的一代》上市:如何养育手机里泡大的孩子?

2025-04-23 09:01 来源:南方网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社交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乔纳森·海特在其新作《焦虑的一代》中,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一个重要且扎心的事实——1995年之后出生的孩子正在成为焦虑的一代,男孩越来越孤独,女孩越来越焦虑。社交媒体还导致青少年社会剥夺、睡眠剥夺、注意力碎片化以及成瘾问题。这些伤害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作者在书中不仅揭示了问题,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从社会、技术、学校、父母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向,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知名思想家、社会心理学家。1992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6年。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点击量超过900万次,100多篇学术文章被引用近10万次。已出版畅销书《象与骑象人》《正义之心》等。

  内容试读

失落的童年

  设想一下,当你的第一个孩子10岁时,一位你从未见过的、拥有远见的亿万富豪就选中了她,邀请她成为火星上第一个永久性人类居住地的一员。你的孩子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当然,基因分析结果也给她加了分,但你不记得什么时候授权过什么人给孩子做过这个分析。更让你惊讶的是,孩子竟然已自行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理由是她对外太空充满热爱,而且她所有的朋友都参加了。她央求你一定要同意。

  你知道孩子意愿强烈,所以没有直接驳斥,只答应会好好了解一番。然后你发现他们选择孩子作为火星移民,是基于适应性的考虑。毕竟火星上的生存条件很特殊,特别是重力比地球上要小得多,孩子比大人适应得更好。如果一个孩子在火星上经历青春期和随之而来的生长高峰,那么他的身体将会永久性地适应火星环境。如果成年后再移居过去,适应性就没有这么好了,至少目前从理论上看是这样的。至于在火星上长大后,孩子们能否再回到地球上继续生活,就未可知了。

  令人恐慌之处不仅限于此。首先要担心的是辐射问题。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进化都是在地球磁层的保护中完成的。亿万年来,太阳风、宇宙射线,以及其他有害粒子流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星球,是磁层将它们大部分阻挡在外或使其发生偏转。火星是没有这样的保护层的。孩子去了火星之后,身体里每个细胞的DNA都将不断地被离子穿透。离子数量之巨,非地球环境可比。该项目的规划者已经给火星移民基地建了一个保护罩,但这是基于成年航天员的身体数据而建的。据研究,成年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一年后,罹患癌症的风险会略有增加。孩子们要面临的风险可能会高出不少,因为他们身体里的细胞还在快速增殖、分化,比成年人活跃太多,更容易受到损伤。规划者们考虑到这些风险了吗?针对孩子们的安全研究做到位了吗?如你所知,根本没有。

  其次要担心的是重力问题。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地球上的生物已根据地球独特的重力条件进化出目前最优的身体构造。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个生物的骨骼、关节、肌肉以及心血管系统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发育,而地球的重力是集中的、向心的、基本稳定不变的。我们的身体一旦脱离这股持续的牵引力,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成年航天员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生活几个月后,肌肉便会退化,骨质也会疏松,体液还会异常地积聚在不应该积聚的身体部位,比如颅腔,这会对眼球施加压力,导致眼球变形。火星也有重力,但大小仅相当于地球的38%。一个成长于火星的孩子,其身体将接受数年的低重力影响,所以他的骨骼、心脏、眼睛和大脑都极有可能出现发育畸形。项目规划者们充分考虑低重力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了吗?如你所知,依然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同意孩子参加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意识到这是一个荒唐至极的想法―把孩子送往火星,她可能永远无法返回地球。试问哪位家长可能点头?这个项目背后的公司野心不小,他们急于抢先竞争对手一步,在火星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其领导层似乎对儿童成长一无所知,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也漠不关心。更糟糕的是,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寻求孩子父母的同意,甚至没有跟孩子父母核实确认,孩子只要在确认书上的一个框里打钩,表示自己已经得到父母的支持,就可以启程去火星了。

  没有任何公司能够未经我们同意就带走我们的孩子,并将他们置于危险的环境中,否则他们将承担巨大的法律责任,对吗?

  千禧年之交,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公司搭乘互联网技术的东风,打造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产品。一股“技术乐观主义”的思潮涌向天南海北。人们认为,多亏了这些产品,生活变得更轻松、更好玩、更高效了。其中一些产品促进了人们的联系与交流,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新兴组织的福音。这一切如新纪元的曙光,这些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英雄、天才,甚至全人类的恩人,一个个如同普罗米修斯,把神的礼物带给了人间。

  但科技改变的不仅仅是成年人的生活,它对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视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挚友。后来,新兴科技产品便携性、个性化和互动性的优势远远超越以往的科学技术。父母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2008年,我儿子才两岁,但他已在我的第一部iPhone上,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划屏。许多父母发现,只要塞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给孩子,就能让他开心地玩上好几小时,不给父母添乱。这甜头大家多少都尝过,但这样真的没问题吗?没人能回答。但其他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大家就觉得这应该没问题。

  至于其产品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科技公司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研究过。研究健康课题的人员和团队也无法从这些公司拿到任何数据。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科技产品的确在损害孩子们的健康。在证据面前,科技公司大多极力否认,混淆视听,大玩公关手段。最为恶劣的要数那些精于运用心理学技巧来提高“用户黏性”的公司。孩子们处在脆弱的发育时期,大脑正在不断地对外界刺激形成新的反射机制,却被这些公司用伎俩牢牢拴住。其中就包括了社交媒体公司,它们对女孩们的健康造成重创。另外,还有游戏公司和色情网站,主要瞄准男孩们的心智。这些公司把令人成瘾的内容打包成一条条信息流,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里。这些内容取代了孩子们的体能活动和面对面社交,重构了一代人的童年,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令人难以想象。这场重构的高潮发生于2010―2015年。不过,本书将从20世纪80年代讲起,那时的父母就开始陷入恐慌和过度保护式育儿了。这股风潮始终不散,穿越了新冠疫情时期,延续至今。

  那么,迄今为止,我们是否用法律武器约束过这些公司呢?美国于1998年出台了《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COPPA),为大多数其他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样板。依据此法案,不满13岁的儿童在与网站签订合约(即“用户服务条款”)以注册新账号时,必须获得父母的同意,否则网站不可获得儿童的个人信息或侵犯其权利。这实际上将“互联网成年”的年龄设定在了13岁,但其出发点并非保障儿童安全或关爱儿童心理健康。法案也未严格要求公司查验用户年龄。所以儿童大可勾选一下声明自称年龄达标或填写一个假生日,便可尽情沉迷于网络世界,无须父母知情或同意。在美国,已有40%未满13岁的儿童创建了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但从1998年起,联邦法律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修订。相比之下,英国已经在采取一些初步措施了,美国部分州也在跟进。

  一些科技公司的行径与传统的烟草、电子烟公司如出一辙,它们精心制造出高成瘾的商品,并巧妙地绕过了限制向未成年人出售的法规。科技公司跟某些石油公司也很类似,后者曾拼命抵制“含铅汽油禁令”。在20世纪中期,已有大量证据告诉我们,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司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铅就高达数十万吨。这些铅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受害者人数以千万计。大量孩子的认知能力受损,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增加。但石油公司肆无忌惮,对含铅汽油的生产、宣传、销售一如既往。

  当然,现今的社交媒体公司和20世纪中期的大型烟草公司还是大不相同的。对成年人来说,社交媒体公司的产品大有用处,它们帮助成年人查找信息、寻找工作、结交朋友、寻觅爱情;让购物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更加高效;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便捷。大多数人对禁烟都举双手赞成,但对社交媒体的限制尺度却很难一锤定音,因为它实在是太有价值,太有用,也太让人爱不释手了。尽管部分成年人对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活动已经过度沉迷,但就像对待吸烟、喝酒和赌博等问题时一样,让当事人自行决断就好。

  不过未成年人不一样。人类大脑寻求奖励的部分成熟得相对较早,但前额叶皮质要等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它对自我管控、延迟满足以及抵抗诱惑至关重要。青春期前的儿童处在一个尤为脆弱的发育阶段。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常常在社交中感到惶恐不安,容易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任何能在社交上给他们带来认同感的活动都容易叫他们沉迷。我们不允许这个阶段的孩子购买烟草、酒类,也不让他们赌博。同样是使用社交媒体,青少年付出的代价明明比成年人高,但收益却微乎其微。我们还是让孩子先脚踏实地,把地球上的日子过好,再去考虑火星的事情吧。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