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俄国史》三本卷巨著,该书全景式展现从古罗斯起源到风云激荡的公元2000年的俄国历史。
书籍融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军事外交等多维视角,清晰的时间脉络与深刻的主题聚焦双线并行,带领读者纵览并深入了解留里克王朝的奠基、罗曼诺夫王朝的兴衰,直至苏联时代的跌宕起伏。
该书由三位重量级主编共同编著,他们分别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及美国密歇根大学,通过深挖第一手档案,确保本书兼具突破性的学术创新与前所未有的全面性。
作为权威的“剑桥世界史”系列,本书不仅是学界研究俄国不可或缺的标杆性著作,更是广大读者系统、深入了解俄国历史的最佳读本。
第一卷《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由莫琳·佩里主编,全面考察了从蒙古入侵到16、17世纪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这一历史进程,并阐述了留里克王朝与早期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
第二卷《俄罗斯帝国(1689—1917)》由多米尼克·利芬主编,阐述了俄罗斯帝国时代(1689—1917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与军事的历史,并以7章的篇幅细致论述了俄罗斯帝国的外交与军事历史,以及其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
第三卷《20世纪》由罗纳德·格里戈尔·苏尼主编,从20世纪初革命到苏联解体,研究以1905年革命为起点,贯通两次世界大战、斯大林体制建构与解构、冷战对峙以及苏联的衰落和解体等重大历史节点,视角超越传统冷战史学研究,是使用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的第一手资料和档案资料撰写而成的第一部重要著作。
主编简介
莫琳·佩里(Maureen Perrie),1946年生,英国伯明翰大学俄国史荣休教授。代表作包括《近代早期俄国的僭位者与大众君主制:“混乱时期”的俄国伪沙皇》、《斯大林时期俄国对伊凡雷帝的崇拜》等。
主编简介
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1952年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俄国政治研究教授。代表作包括《旧制度下的俄国统治者》、《帝国:俄罗斯帝国及其对手》等。
主编简介
罗纳德·格里戈尔·苏尼(Ronald Grigor Suny),1940年生,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政治史查尔斯·蒂利讲席教授,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和历史学荣休教授。代表作包括《望向阿勒山:亚美尼亚现代史》、《过去的复仇:民族主义、革命与苏联的解体》和《苏联实验:俄国、苏联与诸继承国》等。
三卷本译者简介
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俄罗斯-欧亚研究等。
内容试读:
《剑桥俄国史》第一卷 导言(部分)
莫琳·佩里
作为三卷本《剑桥俄国史》的首卷,本书讲述了彼得大帝统治之前的俄国史。“前彼得大帝”时期这一概念在俄国智识和文化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在彼得大帝统治之前,俄国也未能完全免除西方的影响,不过自18世纪始,俄国欧洲化的速度与规模都大大增加了。这一进程导致了严重的分化,其意义和效果引发了西方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知识分子的热烈讨论,前者青睐现代化,后者则将莫斯科公国的历史理想化。在后苏联时期,体验了70年社会主义的俄罗斯人试图重建国家认同,西方主义者和斯拉夫主义者的辩论再次兴起。在部分新斯拉夫主义者圈子里,前彼得大帝时期被视作俄国本土价值观的宝库,该时期未受西方影响的“污染”,正是西方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失败的共产主义试验。然而,对许多当代西方主义者而言,斯大林式独裁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马克思主义,而是源于莫斯科公国独裁和专制的传统。这些观点往往基于过时与错误的研究,却能够在很多西方新闻评论和一些畅销的英文俄国史中觅得踪迹。本卷汇集了一批严肃学者的最新诠释,从而为前彼得大帝阶段的俄国提供一份权威可靠的叙述,以期增进英语世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