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新作《少年读西游》。
著名学者李天飞专注《西游记》研究多年,积累参考文献上千种,然而他解读经典的文章不拔高、不戏说,以幽默接地气的方式去做文化的普及。
本书以取经人、天宫、人间、地府、妖界等七大内容进行分类。针对近几年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作者将这些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地理、历史、神话、民俗、制度、人性无所不包,既有文化的普及,又有对现实的关照。比如为什么有的坐骑都被收回,有的都被打死了?菩提祖师为什么和孙悟空断绝关系?天蓬元帅到底是多大的神?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少年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真正领会西游精神,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
作者简介
李天飞,作家、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出版作品有《为孩子解读〈西游记〉》《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等。
内容试读
须菩提祖师为什么和孙悟空断绝关系?
《西游记》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就是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跟着须菩提祖师(俗称“菩提祖师”“菩提老祖”)学艺。
菩提祖师教了他神通广大的本事,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有一天,师兄弟让孙悟空表演变化,孙悟空变了一棵松树。师兄弟们拍手叫好,就把师父引来了。
菩提祖师教训了孙悟空一顿,说:“你走吧,不要在这里了。而且,从今以后,不要说我是你的师父,我也不再见你!”这句话好像一个晴天霹雳,孙悟空苦苦哀求无果,只好含着眼泪走了。
果然,孙悟空再也没见过菩提祖师(86版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还找来一次,没见着,那是电视剧的虚构),也没有向人提过他的师承家数。
我小时候看到这一段时,那个哭得呀!为什么祖师这么狠心,把徒弟赶走了?赶走还不算,怎么提还不许提?不但我觉得这事虐心,许多人都觉得这事虐心。所以一直到今天网上还有无数讨论: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许孙悟空提他?
于是,就产生了许多解读。比如说须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的师弟,隐居在这里,怕人找到他。还说菩提祖师是故意的,暗中在保护孙悟空。还有拉上别的书,比如《封神演义》等玄幻小说,说菩提祖师身份是这个是那个。
当然,这些脑洞都很有趣,但是,我是一个以写故事为生的人。随着我写作的经验越来越多,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句话与其说是祖师说的,不如说是作者说的。
我会问: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孙悟空的师徒告别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这个情节,放在“讲故事的技巧”和“塑造孙悟空性格”这两个角度去考虑,恐怕就大不一样。
首先,作者安排祖师这样说,是为了避免讲故事的麻烦。你想,菩提祖师本领这么大,如果他还和孙悟空保持联系。比如说,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他是去救呢?还是不救呢?
如果他来救,势必和如来佛祖打一架,到时候,作者是让他输呢?还是让如来佛祖输呢?谁输了都不好,所以干脆制造一个理由,让他们别见面。
而且,如果玉帝知道孙悟空还有个师父的话,他治不了孙悟空,为什么不去找他师父,或托人给他带个话,请他帮忙教训教训呢?何必兴师动众发十万天兵讨伐呢?如果这样的话,闹天宫这个热闹故事,就发生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