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以诗观史,以诗说唐

2024-09-12 11:25 来源:南方网

  在中唐以前,人们写诗更多是抒情言志,有“九天阊阖开宫殿”的壮丽宫殿,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山河。盛唐人觉得写诗是很神圣的事情,要把诗意酝酿好了才能写诗,但是中唐人认为写诗是很日常的事。

  近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作者辛晓娟以陈子昂、杜甫、孟浩然、王之涣等唐朝诗人的21首著名诗歌为线索,呈现了唐朝生活多个侧面。譬如以长安物价为切口的经济史、以科举活动为代表的制度史、以李杜等诗人命运为核心的文学史等,还旁及唐代饮食、唐代乐舞、唐代妆容服饰等内容。让读者能穿越千年时光,与李、杜、王、孟相聚于席间,推杯换盏,在感受盛唐气象的同时,也获得新的体悟与感动。

  作者简介

  辛晓娟(步非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文学、诗体学等。现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

  内容试读

  火树银花游洛阳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先来简单梳解一下诗意:

  诗的题目是“正月十五夜”,就是今天的元宵节。到了这一天,大家看花灯、吃元宵,春节才算真的过完了,一年的忙碌正式开始。而在古代,这一天又被称为“上元节”。这首诗题目的另一个版本“上元夜”,就是这么来的。

  这首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作,是因为它描写了火树银花的繁华夜景,最极致地重现出上元节的欢乐氛围。读到这首诗,我们仿佛就走进了一千五百年前的洛阳城,随着诗人的视野,看大道上的宝马香车,听明月夜里的丝竹笙歌。

  说到这里,有朋友们可能会问,上元节,在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特殊性呢?为什么诗词中一提到上元,就往往和夜色、夜景联系在一起?比如这首《正月十五夜》,里边写到的火树银花的景象,也比如辛弃疾那首《青玉案·元夕》,里边说“东方夜放花千树”;仿佛上元更多是一个属于夜晚的节日。一切精彩节目,都要等夜色降临后,才渐渐开始。这里边有什么原因吗?的确有,在古人尤其是唐人心目中,上元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约束了大家一整年的“宵禁”制度开放了。韦述《两京新记》:“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就是说在上元节的前后三天,宵禁制度松弛,大家可以整夜在城中游玩,整个京城成了一座不夜城。这样看来,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就很不一样了。它写的不是白天巍峨庄严的洛阳城,而是灯火辉煌的夜景洛阳;它表现的也不是普通的节日,而是一年中仅有的、可以纵情狂欢的节日。那么这个节日对唐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呢?我们跟着苏味道的这首诗,走进一幅洛阳城的夜景图卷。

  1.不禁夜

  在逐句梳解这首诗之前,我们先要解释一下唐代的“宵禁制度”。

  古代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顺应这种生活方式,也为了方便管理,官府就设立了“宵禁”制度,禁止民众夜间出门活动。根据《周礼》记载,从周代开始,就禁止夜行、晨行、半夜游荡,并安排专门的官员巡查。

  到了唐代,宵禁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作为两都之一的洛阳,自然更加严格。洛阳和长安一样,实行里坊制度。里坊,类似于今天的居民小区。这些小区每天都会按时关闭坊门,而城市的大门也会按时开启关闭,不许随意出入,这就是宵禁制度。

  那么有朋友会说,这多不方便。古代又没有表,哪里算得准时间,一不留神,过了时间,给关在小区大门口怎么办?其实古人也有办法,洛阳城里边,有专门的人负责通知、提醒大家,到点就赶紧回家,过时不候。

  怎么提醒呢?一开始,通信基本靠吼,要派专人,沿着街道巡查,大声呼喊警示众人,效率很低。一个叫马周的官员给朝廷想了个办法,让敲街鼓来警示所有人,这样就不用大呼小叫了,当时的人都觉得很方便。这样早晚敲响街鼓的制度就固定下来,不是一声两声,而是好几百声,确保街上的人能够听到,也有时间回去。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早上五更后,就擂响几百下开门鼓。而到了傍晚时分,就擂响几百下闭门鼓。

  如果几百声鼓声响完,你还没有回到自己居住的里坊,那就不太妙了。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了一个罪名——“犯夜”,会受到惩罚。《唐律疏议》明明白白地写着:“犯夜者,笞二十。”违反宵禁的人,将会被鞭挞二十下。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最好还是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凑合一晚上。《太平广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一个士人赶路回家,突然听到闭门的街鼓声,回家来不及了。为了不被巡逻兵发现,他只能藏在桥洞下,就这样过了一晚,也着实是非常可怜了。

  所以唐代的居民,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去东西市买东西,都必须算好自己的行程,一旦错过时间,就只能蹲桥洞了。当然,这种情况也有例外,如果是为官府送信,或是为了婚丧嫁娶,或者是生病了要买药、请医生,可以去找相关人员特批,然后行走,但仍然不得出城。

  因此,白天的京城与夜间的京城,完全是两种景象。白天熙来攘往,晚上寂静无人。全唐诗中有一首《秋夜吟》;诗前有序,说了一件神奇的事——在一个秋夜,有人在长安城中,听到了一声幽怨的吟唱,唱的是两句诗: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就是说,等到了街鼓声停息后,偌大的长安城仿佛空了一样,通衢大道上只有清冷的月光,就这样唱着唱着,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此起彼伏,彼此应和,可大街上依旧空空荡荡,人影都没有,当时的人都以为是鬼唱。其实我们知道,鬼是没有的,只是这个氛围的确是鬼气森森。这就是长安城夜晚宵禁之后的气氛,而洛阳的情况差不多也是这样。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首《正月十五夜》,或许就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喜悦了。因为对于唐人而言,这“不禁夜”的上元节,实在是太过宝贵。这几天,坊市大门打开,京城居民皆夜出赏灯。这是官方许可的破例,京城居民们,压抑了一整年的“夜生活”需求,可以说是集中爆发。《大唐新语》:“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正月十五这一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参与了夜游。京城熙熙攘攘,盛况空前。王侯、公主们,更让乐伎在马上奏乐,互相夸耀。而文人学士们也纷纷赋诗,纪念这一夜盛况。我们这一首《正月十五夜》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