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月蚀中秋》: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史

2022-09-09 11:09 来源:南方网 周存 朱绮琳

  南方网讯 《月蚀中秋》是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作者个人成长为主线和主要情节,讲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艰难的求学过程、八九十年代蓬勃朝气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未来的憧憬。

  小说因为有一定的自传色彩而在内容上较为全面,可以视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技术性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生风情画。主人公作为一位法律人士,始终恪守着他的追求:他却只想做大浪中之中、航线之上灯塔航标的一个守望者,尽可能为那些一时迷失方向的弄潮人提供一点行进的引导和安全的保障。

  作者简介

  大风,原名刘亚平,男,江苏南京人,196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高级法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

  章节试读

一、掠影

  时值中秋,夜幕降临,一轮黄澄澄的满月,宛如一面硕大的铜镜,高高地悬挂在暗蓝的夜空,映照着天下一个个欢乐团聚的幸福家庭,一对对花前月下的甜蜜情侣,一双双父母期盼的深情望眼,更有那天上人间、阴阳两隔的孤独灵魂。

孤祭

  青冷的月光之下,淮北废黄河堤上荒草凄凄,凉风袭人。萧子墨身着一身朴素的深藏青法官制服,孤身一人,沿着河岸蜿蜒曲折的小道,一路用心采摘秋日开放的野菊花,一步一步慢移沉重的脚步,来到一座孤零零没有墓碑的土坟前,两膝跪地,双手庄重地献上鲜花,默默地悼念安葬在这里的一位老人。

  萧子墨曾带着理想追求,带着遗憾愧疚离开脚下这块土地,转眼间又已十多年之久。而今,他又带着不尽的感恩和无限的哀思来到这里,深切缅怀他心目中这位可亲的老人。

  虽然他与长眠在这里老人没有一点血亲关系,而他从小到大一直亲切地称她为“姑姑”。脚下这块土地并非他的家乡故土,而他曾经跟随姑姑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之久。在他的心目中,姑姑完全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无可替代,而脚下这块土地比家乡故土还值得眷念,因为安葬着姑姑的这块土地就是他的寻根之地。

  当年,萧子墨还在嗷嗷待哺的襁褓之中,姑姑就像似上苍的安排,来到他身边。从此,姑姑比母亲陪伴他的时间还长,比任何人为他付出的都多。

  姑姑扶他学会走步路,叫他开口说句话,一直用坚韧教会他克服困难,用善良教会他谅解包容,用简朴教会他懂得生活,用勤劳教会他怎样自立,用诚实教会他如何做人,用真诚教会他知道感恩。

  姑姑含辛茹苦把他从小抚育到大,又竭尽全力坚持将他送上大学。在这个世上,萧子墨含冤去世的父母坟在何处,魂泊哪里已不得而知。安葬这里的姑姑无疑就是萧子墨可以寻根祭悼的亲近的人,是她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他父母一份未尽的抚育责任。

  萧子墨清楚地记得,离开这里寒舍家门时,姑姑身上那套一年四季通年常穿的青布衣衫,显得特别朴素整洁,而罩在姑姑单薄的身子骨上,明显松垮垮的有些支撑不起来。姑姑清癯的面庞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意,却又遮盖不了满脸的疲惫倦怠和内心的惜别忧伤。她那深陷的眼窝里噙满泪水,忽闪的目光折射出离愁的内心颤动。

  姑姑没有远送,而萧子墨走到村边回首张望,仍看到姑姑斜依着家门前那棵老槐树,不停地向他挥手致意。

  萧子墨心里明白,此行远至千里之外读大学,学杂费能勉强解决就不容易,四年之间根本没有钱作寒暑假往返路费,从此一别至少四年。他心中隐约感觉,他离家之后,门前那棵老槐树似乎就是姑姑的依靠。他心里默默祈祷,祝愿姑姑能像那老槐树一样经得住风雨,一起在那把他这游子等候。

  记者 周存 见习记者 朱绮琳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