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太空探索通史》:600张高清大图全面呈现人类认识太空的过程

2025-04-22 09:26 来源:南方网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对太空深深着迷,从公元前700年巴比伦天文学家绘制行星轨迹,到古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建造的早期天文观象台,再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和人类登陆月球,以及如今,一些私人企业和国家政府部门大力投入太空探索领域。

  近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航天史学家罗杰·劳尼厄斯作品《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讲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对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生动地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几十年来,技术和机械方面的突破,使人类探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星球。

  中文版由行星科学专家、卡尔·萨根奖获得者郑永春和翻译学博士刘晗合作翻译。为了让中国读者了解更多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历史与成就,郑永春为中文版撰写了《中国太空探索简史》作为附章。

  作者简介

  罗杰·劳尼厄斯(Roger D. Launius),航天史研究专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副馆长,1990—2002年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席航天史学家。编撰了三十余部航天史方面的图书,作品两次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历史类图书奖。

  译者简介

  郑永春,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主要从事太空探索与科学教育研究。著有《神奇的新能源》《科学原来这样学》《浩瀚的宇宙密码》《火星零距离》《飞越冥王星》《太空地图系列》等20多本科普图书。被授予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有功人员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奖、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奖、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等。

  刘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获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文化史研究。译有《宇宙中最微小的光》《哈勃的宇宙》等书。

  内容试读

编辑:郭昊奇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