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南方文学周上,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李修文带着他的首部散文集《山河袈裟》与读者一起分享他的创作感悟。书中记录了普通人的情感与尊严,门卫和小贩、修伞者和补锅人、快递员等都进入到了李修文的视野。李修文强调,新书并非描写小人物的一本传略,他急于确立自己心目当中的美学。当然他也承认书写现实题材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了“人”。
很多时候,李修文感受到了“写作的无能”。据他分析,原因是他希望通过创作寻找生活的意义,但往往还没下笔,结果答案自动浮现到了面前。他相信,当下诸多写作者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无论他的感受、体验有多么丰富和深刻,最后都发现与现实相比是滞后的。
在他看来,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和方法是,贴近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生活的戏剧性要远远大于写作的戏剧性。我们要坚定地去追随每一个人,他再普通,也是不能被他人完全替代的。”李修文说。
谈到美学,他很难表述心目中的“美”是怎样的面貌:“美在相当程度上也代表未知,代表一种奇遇。”李修文更愿意谈其美学系统的来历与出处:第一,生长在汉江边上的他,深受戏曲的影响,戏曲的美学深刻影响了他;第二,诗歌在他的生命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诗歌让他形成了自己的语感。
李修文说,《山河袈裟》他写了十年,十年中有跌落感,这部散文集就是他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的书,让自己脱胎换骨。“我将自己定位为文学或美学上的行脚僧,不以求知、求真为己任,我愿意活在这种‘执迷不悟’当中,愿意活在这种游方当中。”写作之于他,是用来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最为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