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江孔殷家族:见证中国百年历史

2014-01-08 15:22 来源:南方网

    江孔殷(1864-1952)(又名江少泉)广东南海张槎人,人称“江虾公”,家境殷实。清朝末年曾考取功名,为末代翰林。官至太史,因后世常尊称太史公。后弃政从商,广交朋友,常常在家中宴请好友,被誉为中国私房菜第一人。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等一众名人政客都曾是他的座上宾。共娶15房妻子,进入江家族谱的只有12房。

    江孔殷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后世给了他很多的称号:太史公、末代翰林、实业家、美食家……不过对他一生概括最全面的,还是“绅商”这个头衔。他是清末、民国年间乃至解放前,在广州乃至香港一带最活跃的一位大绅商。

  其风流倜傥的性格,成就了人才辈出的庞大家族。其中出过国共两党要员、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还有抗日英雄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战士等等。在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江孔殷及其家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生平重要事件:

    1.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在当时的政坛举足轻重的江孔殷,同时是广州辛亥革命时期最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虽然没有加入革命党,但做了不少同情、帮助革命党人的事情。

  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江孔殷力担风险,协助潘达微把七十二烈士葬在黄花岗,成为一大义举,孙中山、宋庆龄为此还专门登门拜谢。江孔殷还对辛亥革命期间广东的和平独立起了关键作用。正是他的巧妙斡旋,最终促成革命党人汪精卫、陈景华获赦,两广总督张鸣岐同意独立,水师提督李准转变态度,从而实现了1911年广州的和平独立。海珠区政协委员、文史学家及民间智库成员罗林虎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如果没有江孔殷,辛亥革命近代史很可能就会改写。

  2,一生有两大“过失”

  现在对江孔殷的评价常常会提到功大于过,他究竟有什么过呢?

  罗林虎认为,对于他的“过”,有两件比较大的事情,一件是他当清乡督办的时候,连续60天大杀三合会的人,最多一天杀了108人;另一件是二次革命时他与袁世凯关系密切,被袁利用收买陈炯明。但这两件事其实都有其合理性在里面。三合会虽然有反清的一面,但也有反社会的一面,镇压三合会等于现在的维护社会治安,并非是彻底的反动;袁世凯在当时代表了社会的稳定因素,得到拥护也有其合理性。

  另外,他那12房写入族谱的姨太太也曾为人诟病,其中不乏青楼女子,且长相丑陋。但罗林虎对于江太史妻妾成群的风流有另一种解读,“从另一个侧面说,这是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任。”

  罗林虎提到,对江孔殷这个历史人物,应该客观地分析。相对于他的过失来说,他对历史的功劳更应该被记住。严格来讲,在中国近代史上,江家曾有重大影响。

  3.“百粤美食第一人”以绝食终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对江孔殷记录最多的就是其美食家的头衔,有“百粤美食第一人”之美誉,“太史第”内食风鼎盛,各大酒家无不以“太史第”马首是瞻。江孔殷自创的“太史五蛇羹”、“太史鸡”等名菜。太史里有什么新菜色,尝过的宾客,马上辗转于一些酒楼茶肆,争相仿效,远近闻名,这些曾都是“太史第”风光无限的见证。

  战乱自不消说,太史第关起门来,每餐起码有五六十人吃饭。又因其后代不善经营而令家道中落。不过太史依然精食,好客而疏爽。宴客不够现金,就要各房“贡献”首饰、古玩,召玉商到家里来收。

  但是,他不喜大宴亲朋,筵开百席这种场面。他的饭厅只摆一桌。款客的菜,一定要精细,成为了日后“私房菜”的创始人。

  家族轶事

  南海十三郎写戏的人自己也入戏

  江誉镠,江孔殷的十三子江枫,粤剧编剧名家,后改艺名为“南海十三郎”。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徒弟、电影皇后江梅绮的叔父。作品有《寒江钓雪》、《心声泪影》等。

  除了江枫的粤剧才能为人称道外,作为江家子孙的他也是抗日的一名“旗手”。他在1936年就去了香港,与漫画家林檎一起,参加救亡活动,拼命写剧本;又与李晨风、王铿、骆克等人合组“时代剧团”,专演抗敌戏剧。有一次,他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创作《莫负少年头》,借古喻今,在香港演出,最后一场落幕,竟然大唱《义勇军进行曲》。后应当时的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之请,1939年来到战时省会韶关,被聘为省参议,并加入关德兴的“救亡粤剧团”,担任编剧,创作了许多以抗敌救国为内容的粤剧。

  江枫可以同时口授几个剧本,让几个书手并排坐在那里,分别书记,每个剧本都一气呵成。在那个时候编剧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但到了抗战胜利以后,观众的趣味变了,他喜欢的题材,社会不受用;社会时兴的,他不屑。后来再发展,不单是题材过时,明星主导代替了编剧主导,编剧没有地位,十三郎彻底过时了。与父亲江孔殷的风流多情有着强烈对比,江枫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最后在爱恨情仇和家国亲情的双重夹击下,这个曾经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成了香港上环地区最有名的疯子,背着一捆旧时宣传他的戏的旧报纸整天乱跑。最后,一代才人“南海十三郎”饿死街头。

  江秋帆策动广州警察起义

  江秋帆(1919年—2011年),江孔殷侄子,广州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七战区政治部工作。1940年,担任广州前敌指挥部指挥;1944年5月奉命在三水芦苞一带截击北上侵犯韶关之敌,他以百余之众,迎击2000余日军和伪军,经激烈战斗把日军一艘橡皮艇击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挑起内战,去了香港,广州解放前接受策动广州等地警察起义的任务,1949年10月任肇庆警察局督察时宣布起义。生前任广州市参事室研究员。

  江冷组织敢死队炸掉日寇据点

  江冷,江孔殷侄子,字锦帆,又名家潮。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跑到澳门,在对海湾仔一间教室里,办了一个无线电台,宣传抗日。后来日寇突袭湾仔,一路烧杀,把电台扫平,江冷仅以身免。1940年,江冷被委任为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书记长兼敌后爆破大队长。于1941年初旗开得胜,组织敢死队,炸掉广州市南石头一个日寇据点,接着又在市郊狙击一支日寇武装特务,缴获电台一部。他因此受到国民党中央表扬。战争结束后,他曾赋诗曰:八年抗战立奇功,血火交织仍从容;江家子弟多忠烈,无愧颛顼老祖宗!

  江孟强、江志强新华戏院爆炸事件中牺牲

  江孟强、江志强,均为江孔殷侄子,抗日志士。大哥江孟强混入敌伪内部,当上伪佛山自卫大队长;弟弟江志强负责一个地下抗日小组,其妻陈少华为交通员。

  1941年九一八事变10周年前夕,江志强决定在全市组织一次大爆炸。放置在新华戏院门前的定时炸弹原计划在下午1时爆炸,正是日寇一个重要会议结束之时。不料,炸弹提前一小时爆炸了。此时江志强正拿着装着炸弹的藤箱,乘黄包车去十三行炸大园酒家。在四牌楼(今解放中路)被日伪军警包围,他毅然拉响炸弹,当场粉身碎骨。而江孟强被砍头,挂在广佛公路的树上。此次事件,除新华戏院外,大德戏院、大新公司、赤玉食堂均爆炸成功,炸死炸伤日敌、汉奸数十人。

    走访旧宅

  海珠区同福里同福横街,这是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回头小巷。巷子两边是联排的二层传统西关大屋,趟栊紧闭,巷子的尽头是一座四层楼高的砖房,外墙一层白色灰浆,墙角有一小门,伸头一看,屋内是明显的筒子楼结构,丝毫看不出古雅之气,这便是“太史第”之一。

  原府第的后花园已变为海珠区党校的校址及海珠区机关宿舍,除了一棵百年老树外,再无踪迹可觅;龙溪首约67-71号共6间房屋其中有3间拆掉重建,其余3间隔间成七十二间房客,已破坏了完整性;同德横街6号原是二层,后加建成三层,给河南省驻穗办作为员工宿舍,并间隔成多间房间分配给员工居住,所以已看不清房屋原来的格局。

  其实完整的“太史第”绝不止此。按照海珠区南华西街政府网站上的描述,“太史第”位于河南龙溪首约67-71号、同德里10号、同德横6号等一带,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除了伍家祠和潘家祠,江“太史第”算是大宅。

  大门口高悬一块写着金字“太史第”的横匾。兰斋正厅高悬“福”、“寿”两面匾额,乃逊帝溥仪手书亲赐。太史第雕栏玉砌,陈设豪华,单琳琅满目的满洲窗,每厅每房用场有别而款式、色调、图案各有不同。园中搭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兰圃,那里就摆放着慈禧太后御赐的百多盆兰花,每天有专门的“花工”料理;多少达官贵人、名门政客曾在此出入……

  1957年广州市政府重修北园酒家时,“太史第”中的各色满洲窗和各种屋内陈设皆在此时被北园酒家收购一空。江孔殷嫡孙江献珠一次无意在酒家内看到旧时家中之物时不禁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好诠释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太史第”如今的“落寞”。

(稿件来源:南方网综合)

编辑:赵艳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