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开国将军们的墨宝吗?快来展览现场一睹究竟!8月2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开国将军手迹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
本次展览是“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之一,通过近百件珍贵手迹,以笔墨为桥,以岁月为证,引领观众重温烽火岁月,感受英雄气概,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精神血脉。展览由广州市文联、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广州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共同支持举办。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式在庄严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文联等单位有关领导,开国将军后人、抗战老战士、研究专家以及各界代表近200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厚重历史与红色记忆的文化盛事。
叶剑英元帅手写楷书 重读《论持久战》(复制品)
聂荣臻元帅手写签名
陈毅元帅手写签名
罗荣桓元帅手写签名
本次展览聚焦曾在广州战斗、工作或生活的开国将军,集中展出了4位元帅、1位大将、8位上将、32位中将及49位少将的90余件珍贵手迹,包括书法、绘画、签章及信笺等。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墨宝,既有雄浑厚重的擘窠大字,也有细腻深情的尺牍信札,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笔都饱含着将军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开国将军书画作品
展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世代发扬”等墨宝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力透纸背的字句,凝聚着将军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壮怀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遒劲的笔触、斑驳的印迹,观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烽火连天岁月里的热血与忠诚。
展览现场围观群众观赏拍照
这批珍贵手迹的收藏者,是退役老兵、广州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广州新四军研究会荣誉会长吴东峰。作为一名原新华社军事记者,他在著名学者王贵忱等前辈的启迪下,辗转全国十余省市,抢救性地采访了200多位开国将军并收集手迹,其执着与坚守让这些濒临湮没的历史碎片得以重见天日。
“我最开始是采访这些开国将军,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书,一共写了二十多本书,写完了以后都发表出来。慢慢就跟这些开国将军比较熟悉,每次来到广州来,我都招待他们,他们又都在晚年,学习写字画画,我觉得这些字画写得不错,就慢慢地收集起来。”吴东峰回忆说,“这次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我觉得这批东西应该拿出来让大家看到。”
展览现场
开幕式上,一系列精彩的艺术表演为展览注入了浓厚的情感张力。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刘燕祺带来古筝表演《将军令》,以激昂的旋律再现了将军们驰骋沙场的飒爽英姿;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以磅礴之声唤起了对母亲河与民族精神的深切共鸣;独唱《向往》和小组唱《当那一天来临》深情抒发了对和平的珍视、对使命的坚守,唱出了对过去与未来的庄严致敬。
开幕式节目表演
在庄重的启动仪式中,多位领导嘉宾共同为展览揭幕。这一刻,不仅开启了手迹的展示,更掀开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让英雄精神再次照耀当下。
展览启动仪式
吴东峰表示,做这个展览是希望大众不要忘记这些开国将军,“他们身经百战,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每个人身上都有弹眼,都有很多伤,他们经历的这场战争我们不能忘记。”
在吴东峰看来,这些开国将军是“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最后一批开国将军,以后很难经历这种战争,但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不能丢,必须永远保持下去。”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随后将转移至广州市国防教育中心继续展出,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接触、感受这份厚重的红色记忆。
部分展品:
叶剑英元帅自作诗《重读〈论持久战〉》
(广州叶剑英史料研究会提供,仅供此展用)楷书 69cm×51.5cm
张爱萍上将手书“长征精神,世代发扬”
行书 29cm×20cm
邓逸凡中将手书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行楷 89cm×33cm
向守志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手书奋进
行楷 98cm×51cm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