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甲骨?青铜器?粤人书画?近百年前两位好友在通信中谈天说地,上关国家民族之命运,下至日常生活之牵念,或以著作、拓片相互酬赠,或交流铜器字画收藏信息,更有大量关于藏品真伪、编书校图的学术探讨。他们是什么人?近百年前的学人又是如何治学、收藏和交游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这个展览或能为我们解答这些疑问。
11月22日,“刘耋龄先生藏容庚致刘体智书信捐赠仪式”暨“卅载金石契——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开幕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
活动开幕现场
容庚先生家属代表容国濂先生致辞
近代著名收藏家、银行家刘体智与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因对青铜器及铭文的爱好而结缘,书信往来频繁,友情持续近三十年,实为学林佳话。九十高龄的捐赠人刘耋龄从上海赶赴广州出席仪式,将相关藏品亲自交托该馆,以期传之久远。
捐赠人刘耋龄(右)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合照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秘书长林锐介绍,本次展览的缘起,是刘体智文孙刘耋龄决定将容庚写给刘体智的45通书信及1件贝叶经捐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该馆遂将这些信件与容庚家族1998年捐藏四百余种文献中的13通“刘体智尺牍”合璧,辅以相关的图片、实物与论著资料,构成“卅载金石契——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主体,以期展现他们治学、收藏和交游的历程,使后人得以通过先贤的手迹遗泽考知故实,窥见一代学人的风骨余韵。
展览现场
“这批信件的写作历时二十余年,几乎见证了刘、容二人交往的全过程,为研究近代学人的治学、收藏、交游提供了极其生动的一手资料。”林锐表示,信件内容上关国家民族之命运,下至日常生活之牵念,或以著作、拓片相互酬赠,或交流铜器字画收藏信息,更有大量关于藏品真伪、编书校图的学术探讨。刘氏收藏宏富,容氏学养深厚,二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其交往由编纂善斋藏品图录、藏品研究、资料交换而渐及其他方面,并成为知交。
捐赠人刘耋龄参观展览
《九歌图》
林锐特别提到展品中的《九歌图》,“这是上世纪50年代,容庚和刘体智两位先生友谊的一个集中体现。当时刘体智先生生活拮据,容庚作为他的好朋友,就将他的作品转卖给中大,信中还有转账信息。”林锐表示,从这些书信中,能感受到容庚与刘体智两位先生超越世俗的友谊。
另外,仪式现场还开展了古籍修复演示和雕版印刷、碑石拓印体验等读者互动活动。
人物小传
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又作惠之,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近代极有影响力的收藏家、实业家,生平雅好收藏,所藏甲骨、青铜器、古钱币、善本古籍等,既富且精。刘氏家族有收藏传统,体智先生父为清末四川总督刘秉璋,藏书四五万卷。体智先生承其藏书,继其遗志,增藏书至二三十万卷,郑振铎为之写定《远碧楼善本书目》五卷。又喜金石之学,家有小校经阁,藏蜀石经孤本。又以收藏甲骨、铜器名于世,有《善斋吉金录》《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等。容庚先生为其青铜器藏品编《善斋彝器图录》。所藏甲骨二万八千余片,郭沫若为之拣选并加以考释,成《殷契粹编》。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近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容先生外祖父邓蓉镜为晚清翰林、广雅书院山长,四舅邓尔雅是著名篆刻家、南社诗人。容先生从小受四舅影响,对古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容先生尤精于古文字和青铜器的研究,所著《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为金文及商周青铜器研究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1998年,容氏后人秉其遗愿,又将其遗下的一批著作手稿、名家书信、金石拓本等四百余种捐献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刘体智致容庚函1931年11月13日(容庚先生后人捐赠)活动方供图
容庚致刘体智函1949年3月17日(刘耋龄先生捐赠)活动方供图
记者/拍摄 周存 通讯员 朱隽嘉 寇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