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由广州市天河博物馆、高剑父纪念馆、品唐艺术文化支持的“珠江时间(1984/2024)——王璜生、许培武、于涛、胡群山摄影展”于4月19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三楼8号馆开幕,展览至6月20日。
此次大型摄影艺术展以“珠江时间”为题。珠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滋养繁衍了众多人口,是物阜民丰之地,但因该流域在历史上属于偏远边陲,在整体中国叙事中能见度相对于长江黄河低了不少,处在了相对边缘的状态。而在更为周全的中国叙述中,有关珠江的视觉人文叙述更深入,也就是意味着有关中国的认识可以更丰富、更开阔、更深入,进而在有关人类活动的叙述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与意义。
自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主色从中国南方的大河珠江开始,晕染了一个时代,晕染了大江南北。40多年来,珠江也以她的充沛流量与活力,使这片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通过四位摄影艺术家跨越40年的摄影创作,以多元视角的136件摄影作品,展现珠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变迁与时代发展,构成一部兼具文献价值与艺术深度的视觉史诗,也构成了这个重要历史时间的关于“珠江”的记录与描述。
广东广州 于涛 艺术微喷彩色照 60x60cm
展览以从珠江出海口开始,溯源而上,直抵珠江源为结构。尽管四位摄影艺术家的目的、诉求重点和手法语汇有所不同,但都以流域分布广泛、各处地貌殊异、尤其是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珠江为主题展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呈现了珠江的历史风貌与变化。
展览期间,四位参展艺术家将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慷慨捐赠摄影作品,这批捐赠作品不仅丰富了馆藏摄影艺术资源,更为珠江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视觉档案。
花山湖——珠江源刘麦地“九十九龙潭”的水都汇聚于此,最终注入珠江,奔向大海 胡群山 2013年2月 艺术微喷彩色照 50x40cm
开展当天下午,四位摄影艺术家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展厅进行直播导赏,带线上的各地观众共同鉴赏摄影作品,讲述珠江的故事。展期内,将推出有关“美术馆与摄影”等内容的学术讲座。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珠江时间1984-2024》大型摄影画册也将于2025年5月正式发行,并计划于展览期间举办首发活动。展览与《珠江时间1984-2024》的编撰发行,正是一种结合了宏观和微观的中国叙述,也是历时40年的珠江叙述深入实践的具体展示。
此外,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珠江》摄制组也将在开展当天到展览现场拍摄见证,制作成片后将在展厅内循环播放,成为与当下紧密关联的特别展品,作为珠江叙述的延伸。紧随2025年秋天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举办的喜讯,此次展览将成为人们了解珠江、了解广州、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窗口。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