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朱永成教授及其弟子詹艺、侯钧、李琰、吴上炜等联袂呈现的“墨渡——朱永成师生展”开幕式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隆重举行。
展览以水墨为媒,贯通传统与现代,呈现师生艺术探索的传承与创新,吸引了众多艺术界人士、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名家云集,共话丹青。
笔墨为舟楫,探寻当代艺术新境
展览以“墨渡”为题,寓意以师生笔墨为舟楫,横渡传统丹青之江河,探寻当代艺术的新境。
开幕式上,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主席何俊华率先发表致辞,强调“艺术传承需要代际对话,朱教授师生展正是传统渡向当代的生动实践”。
对于此次画展,著名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永康赞叹:“朱教授师生之作,既有古风远俗之格调,亦闻时代催诗之新声。”
走进画展现场,朱永成的巨幅新作《三腊春声》映入眼帘。朱永成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我去云南文山的三腊村采风,在那里发现了一片漂亮的林子,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画成,成为遗憾,十多年后我再去到那里,就先画了一幅写生作品。写生回来之后就想着再画一幅大的作品,把那种原始森林的感觉表现出来,就有了这幅画。”
这幅新作《三腊春声》长4.8米,宽1.2米,创作历时两个月。朱永成表示,这种大幅画的创作要把握它的整体性,还要把握观众观看的细节,“画作不能只是看着大,如果没有震撼力,也无法抓住观众的心,无法产生共鸣。”
风格各异,探索多元艺术之路
“艺术之渡,非独行之路。师者如舟,当载后来者共赴瀚海。”朱永成表示,他以其“渡人”之心,引导弟子在传统中寻找心源新境。“我的这几个学生,他们的画作风格各异,没有一个像我,每个人探索的道路也不同,但他们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参展画家代表詹艺登台分享创作感悟,他以“守正与破局”为主题,坦言:“跟随朱老师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在传统山水的‘规矩’中寻找自由。宋元笔法不仅是技法,更是古人观照世界的哲思。我的作品试图在留白处注入当代人的孤独与希冀,让古法对话今情。”
詹艺注重写生,得山水质趣。侯钧以浑朴华滋的笔墨语言见长,展现北方山水的浑穆与南方山水的温婉交融,画面中既有传统山水的深沉骨力,又透露出对自然山川的凝练表达。美术评论家李琰则是闲适随意,在无规矩中探求规矩。吴上炜将岭南草木的生机与传统写意笔法相融,于方寸间展露盎然野趣。师生之作虽风格迥异,却共同诠释了“墨渡”内核——既以古法为锚,亦化新意为风。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至5月19日。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