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在清明时节,泡桐会开出淡紫色的花意思是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岁时百问》有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朗春四月,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湿润,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这个时节,不少地方有吃青团的习惯,用鲜嫩的艾草,或是其他春天的时令植蔬舂捣出汁液,混进糯米粉中搅拌做成表皮,内馅裹以红豆豆沙,又或是蛋黄肉松、芝麻花生椰丝……上蒸屉蒸熟,鲜嫩植蔬的芳香随着蒸汽一同弥漫,拿在手里,便是一口美味一口春。
清明也是一个寄托思念的日子。古时候的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故人一别,不知何时何地再能相遇,“柳”谐音“留”,离别时古人便通过折柳赠别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在清明时节习惯携带着酒食果品等物品扫墓祭祖,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以表达对逝去之人的思念。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在大自然的春光中踏青,祭祖,跟小一辈的后生讲起先人旧时的故事。只要铭记,逝去的人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不曾离去。
文案:许乐
海报:严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