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积极响应和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努力促进和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于今年11月6日在广东中山举行。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北京、中山两个会场,来自内地和港澳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想象与期待”为主题,并开展了优秀文艺创新案例和重点文艺研究课题征集评选活动。最终,《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等6个创新案例,以及《广佛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转型》等5个研究课题脱颖而出,为湾区文艺创新提供了良好示范,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时代气象和精神风貌。
围绕本次论坛系列活动的组织特色及成效,广东青年作家、评论家张闻昕、金文丰撰写了观察综述文章。
跨海长虹——陈许港珠澳大桥主题油画巡回展
积极响应和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推进湾区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文艺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举措之一。为共同繁荣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事业,今年以来,广东省文联积极开展调研,科学谋划,调动各方力量,创设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并举办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积极营造人文湾区浓厚的艺术合作交流氛围,受到全国文艺界广泛关注。
主题鲜明 充分发挥文艺引擎作用
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想象与期待”为主题,下设四个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实践与理论建构”“传承与重塑:区域文化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基于新媒体融合矩阵的文艺新传播探索”。
“创新”成为本次论坛关键词,主要呈现四方面特色:
一是智库性。立足湾区,辐射全国,探索以文艺评论助力区域文化建设的新经验。
二是创新性。粤港澳大湾区致力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论坛则突出文艺创新性,关注理论焦点、实践热点、国际前沿。
三是国际性。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开展文艺评论国际交流的先行先试,试点中国文艺评论走出去。
四是地域性。通过改进大湾区文化融合方式,打造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协同发展机制,在文艺评论层面开展理论建构,推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多样性文化文艺研究的创新成果。
“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
成效显著 推出大湾区文艺创新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是与西湖论坛、长安论坛、民族文艺论坛、苏州论坛等并列的全国性文艺论坛。为办出特色和成效,省文联组织开展了“优秀文艺创新案例”“重点文艺研究课题”评选,活动得到各地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收到案例、课题近百件,经过评审专家组和评委会的严格评选,共产生6个优秀文艺创新案例、5个重点文艺研究课题。“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等创新案例涵盖面相当广泛,展现了文艺在参与社会实践、建构公共空间、塑造人文环境中广泛而深入的作用,“跨界”特征显著,为湾区文艺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标杆。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海报
论坛评选出的“重点文艺研究课题”则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等当代前沿技术、乡村振兴等时代焦点、人文湾区等文化命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粤剧声音资源、民间文艺、传统工艺美术、影视评论、文艺期刊等现实课题亦有涉及,体现了文艺评论、文艺研究的现实指向。
长远谋划 致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使命。为打造文艺领军人才方阵,大力推动人才战略,在中国文联的大力支持下,10月26日至11月7日,为期两周的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中山举办。
培训班内容丰富,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道德法治课,既有名家大师班、也有学员学术沙龙,既有创作一线调研、又有重点作品观摩,并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方网站开设了系列专栏,不断推出培训成果。
活动聘请了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总编张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以及于平、陈晋、廖奔、宋乐永、刘斯奋、欧阳友权等10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论坛顾问专家库和授课阵容。《〈觉醒年代〉: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溯源》《理论指南批评准则:习近平文艺评论学习笔记》《文艺评论四题:我的实践和思考》等课程,从红色文艺发展方向、人文地理学、大湾区特质审美文化生态、融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方面,为大湾区文化文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术参鉴。
深圳大芬油画村
智库建设 为人文湾区提供智力支撑
为聚合文艺评论专家和学术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经主办单位研究,决定成立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专家库,旨在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目标,聚力文艺创新,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课题、专家把脉,力促出精品、出人才,努力筑就新时代人文湾区新高地。
专家库由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专业院团、文化机构及相关文艺组织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组成,其职责包括:参与谋划湾区文艺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参与策划大湾区文艺创作、展示等重大项目;参与专题性文艺调查研究、人才培训等工作。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特聘专家37人,力求通过专家研讨、思想碰撞,探索文艺评论助力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提供高端交流研讨平台。
香港纪录片《回响》
发出“好声音” 论坛影响力广泛辐射
论坛举行期间,众多与会专家、学者还就论坛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认为,办好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要牢牢抓住“创新”这把金钥匙。第一,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性。第二,推动文艺创新应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第三,深刻理解文艺守正创新的内涵要义。第四,打造文艺创新高水平人才高地。
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肯定了论坛对“人文湾区”建设提供的人才支撑作用,并指出这些年广东文艺界联手港澳,在助力湾区艺术发展、文艺创新方面,做了不少新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大湾区应针对文艺发展的理论焦点、实践热点、国际前沿作出更多的探索。
在大湾区建设中,如何面对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是论坛关注的重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高建平指出,在历史上,文学艺术的中心不断移动,为文学艺术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正思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总裁陈少波认为香港正迎来一个新的“三重奏”阶段:一是政治重构,二是经济重建,三是人心重塑。在人心重塑中,文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朱寿桐总结了近年来澳门与广东文学界、评论界的紧密合作,并指出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大湾区均有影响一时的杰出文艺作品问世。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提出,大湾区是创新的空间、审美的空间、艺术的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文化艺术工作者要致力于成为新时代文化艺术和教育新业态的引领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谈及新时代电影产业创新时提出,一是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二是湾区电影要打通、融合;三是拓展当下新主流大片创作类型;四是要打造旗舰型的企业。
创新理念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实践与理论结构,亦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林岗提到,文艺和科技是最注重创新的两大领域,真正的创新需要迈开双腿,走向大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香港专业艺术团“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胡恩威建议,在大湾区建立一个艺术科技教育研发的平台和生态环境,且不同城市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广东省动漫协会副主席、“小林漫画”作者林帝浣指出除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外,文艺在形式和传播上也需要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二级教授、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监事长谢柏梁留意到21世纪以来大湾区新学校的发展态势,认为香港、澳门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对大湾区本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的关注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何威认为,应加强推动民间纪录片的制作与推广,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面对“传承与重塑:区域文化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议题,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音乐学博士戴定澄强调了大湾区城市之间同根同源的岭南文脉,并建言借助澳门这一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将大湾区的文化带到国际舞台上。
羊城晚报社编委、文化副刊部主任陈桥生则从历史研究角度,对岭南文化的兼容多元、交融圆通、简易务实等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仝妍从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指出岭南舞蹈与大湾区舞蹈不仅是凝结大湾区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其主体性也是构成中华文化多样性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前提。
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凡周强调,传统艺术在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历程中,既要顺应时代变化,也不能失去其本质特征。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罗丽指出,粤剧艺术的传播路径正在不断改变,将对大湾区的文化构建起到助推作用。
围绕新媒体融合矩阵与文艺新传播探索这一主题,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品牌总监宋达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本就是文化交流和荟萃之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居于关键位置。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微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滕威认为,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文艺评论家应积极面对,为新的技术与社会变革提供有效的人文反思。
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胡子英指出,对于广东以及大湾区百年文艺的梳理呈现,对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利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促进了湾区文化交流、交融,提出了新思路新观点新建议,为人文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论坛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城镇轮流举办,致力于激发人文湾区新的创造活力。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品牌论坛谱系中的一颗新星,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体现出湾区的活力,展示出文艺的魅力,释放出创新的潜力,激发出评论的引力,引发出发展的实力,将促使大湾区人文共建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发表于2021年11月28日南方日报“文艺评论”版)
本版图片均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优秀文艺创新案例,图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
【作者】张闻昕 金文丰(作者系广东青年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