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话题专号|爱情好似“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2022-11-14 16:06 来源:南方网

  2021年共有20多档观察类真人秀节目陆续上线,其中情感观察类节目占据半壁江山。恋爱综艺作为综艺市场的“刚需”,从初代的《非诚勿扰》相亲类综艺,到《我们相爱吧》等明星真人秀节目,再到《心动的信号》《半熟恋人》等观察类综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讨论度,内容话题不断升级,不同背景、生活经历的观众共同在“情感”这个交集话题中,找到谈资与共鸣。对此种新型的综艺形式:情感观察类节目,你有什么看法?从中又能看出什么呢?期待你的分享。

  主持人语: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中一直都有爱情的一席之地。往远了说,有从《氓》《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再到深夜幽会、后花园私定终身的才子佳人;往近了说,有从鸳鸯蝴蝶派,到“五四”时期个性解放倡导的自由恋爱,再到“革命+恋爱”模式的《青春之歌》。如今,恋爱这件事更是已经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而且也不满足仅以虚构的状态呈现,转而以真实人物的“非虚构”情感体验为看点切入恋爱。视频平台上真人秀模式的恋爱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文化消费中的热门产品。本期话题我们邀请到了嗑生磕死的谷田,阴阳怪气的谷心,以及自诩老成冷静的谷思来谈谈对恋爱综艺的看法。

图片

  谷田:特别鸣谢恋爱综艺提供的爱情代餐,磕对CP只有甜没有苦!

  我可太喜欢看别人谈恋爱了!

  恋爱综艺对于我这类喜欢“嗑糖”的受众群体来说,就像嗜甜一族眼中的奶茶一样,它承载着生活逃逸哲学的情感寄托。点开恋综可以获得一点甜蜜多巴胺的满足,得到一丝情感荷尔蒙的慰藉。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没有时间谈一场恋爱。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憧憬浪漫,幻想爱情,用其他方式享用恋爱的美妙味道,比如食用甜咸搭配的恋爱综艺提供的爱情代餐,把自己对爱情的想象融入到真人嘉宾的爱情故事之中。而且,在恋爱综艺里看别人谈恋爱,不用经历爱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痛苦与纠结,不用吃爱情的苦,就获得恋爱的情绪价值和美好体验。

  不过就像有人认为奶茶不健康而表示明确的抗拒一样,很多人把节目形式感太重、剧本痕迹明显的恋爱综艺定义为“工业糖精”,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还会给喜爱这些追恋爱综艺的女性群体贴上不乏贬义的“恋爱脑”的标签。与此类似,如果有女性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情感困惑,总会有人建议女生不要恋爱脑,专心搞事业,做独立女性。为什么非要把女性拥有爱情、事业追求对立起来呢?不过,偶尔我也会有这种“爱情羞耻症”,不太好意思在现实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大方分享,只在网络平台上嗑嗑cp。

  谷心:恋爱综艺热播,国产剧编剧或成最大受益者?

  我对恋综的吐槽离不开一个“真”字。“真”可以是人设真实、动机真心、态度真诚、情感真挚。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在爱情综艺中感受到爱情的“纯粹”。看着俊男美女不用顾及柴米油盐精打细算生活费,不用为谁多做一点家务争论不休,只需要穿着打扮得光鲜亮丽,通过短暂的相处,在窗明几净的“恋爱小屋”中谈情说爱,将恋爱暧昧时期的试探、拉扯和拧巴演绎到极致,这爱情来得多么纯粹,完完全全就是基于外表的原始求偶冲动。

  有了这样“非虚构”的生活观察类真人秀综艺作为参照系,编剧朋友应该在心中窃喜吧,还有谁能说虚构的国产剧和当下小说创作的人物生活状态悬浮。恋爱嘉宾的高学历、高颜值,以及不管薪资如何,在综艺中都看起来很体面的职业日常和工作环境,这可比Dirty还得体,比都市爱情剧更聚焦高质量群体啊。像我这样平平无奇的谷本科·内地小县城生活人士,是不是不配谈恋爱。难道爱情成了某些阶层、某些地区的特权了?

  当然了,我理解综艺节目有自身的运作法则。面对大量的视频素材,恋爱综艺的节目组会以时间为线索,剪辑视频素材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但是有的综艺桥段的剧本痕迹又过于生硬明显,这真的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恋爱综艺在给国产剧编剧提供的再就业机会。

  还有恋爱综艺给受众提供的“上帝视角”其实和电视剧没太大差别。屏幕前的受众、观察室的观察员可以用局外人的视角,同时全知视角在恋综嘉宾没有明确表示心意之前,觉察恋爱当事人的情绪起伏和情感走向。如果运气好,还能碰到三角恋、四角恋,直接观看恋爱小屋中上演的现实版“爱情的修罗场”。比如,和情敌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还要每天强颜欢笑,想想都扎心。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发现那些国产电视剧中莫名奇妙的误会,阴差阳错的错过,无心插柳的巧合和柳暗花明的转折好像也不是那么尴尬和离谱了。

  谷思:恋综热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情感教育的缺失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2022年面向全国 3234 名大学生展开关于恋爱综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89%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看恋综;5.25%反感此类节目,认为爱情不该如此刻意。这篇新闻报道中还提供了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字,调查发现,74.59%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综学习如何树立健康的爱情观,63.78%想学习在感情中如何保护自己,60.59%想了解如何维持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56.38%好奇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41.62%想学习在亲密关系中受创后如何自我疗愈;41.34%想通过恋综知道如何和喜欢的人拉近距离。

  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前我并没有预料到大学生群体希望通过恋爱综艺获得关于爱情的知识,包括如何脱单、如何维持一段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如何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念,我们是否应该反思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情感教育?虽然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我们大概率是不会期待早年的韩剧、偶像剧以及现在的恋爱综艺承担教化、劝导等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对其预期多数情况还是集中在娱乐消遣功能上。为何大学生群体在恋爱综艺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一方面是因为恋爱综艺的观察嘉宾中心理分析师、星座达人、社会学专业人士的参与。他们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来分析嘉宾的语言表达、细微行为、情感走向,输出有关亲密关系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和逻辑,能够在某些层面引导树立健康都恋爱价值观。(谷心此处插入吐槽:如果恋爱综艺的明星观察嘉宾从第1集开始只会说“嗑到了”“好甜啊”还不如派个鹦鹉来。)一方面,这与国内爱情启蒙和情感教育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初高中时期千方百计防早恋,大学毕业后马上催婚催育,却少有把系统的情感教育作为大学的“必修课”。大学生群体没有合适而靠谱的获取情感教育的途径,早年深夜电台节目的“叶文有话要说”,现在短视频平台情感博主分享恋爱技巧的作品播放量都很能说明问题。

  同时,我们常常忽略情感关系的问题也不仅是某一个年龄层次所特有的,可能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遭遇自身的“情感危机”。不论性别,无关年龄,谁都不必为此感到羞愧。情感观察类综艺显然已经捕捉到了这一点,其类型也不断细分。离婚情感、30+人群的恋爱等不同情感状态的亲密关系模式都有所涉及。

  主持人语:恋综和现实生活最大的区别之一是,恋综的特定时空的极端演绎,恋综嘉宾在被规定恋爱的空间中“强制”恋爱。而我们不是。纠结了半天想不出这篇“脑”格分裂文章的标题,恍然想起诗句“狂风乍起,彗星出现”。许久没翻过冯至的诗集,脑子里浮现的前缀诗句动词是“等待”。再次翻开诗集求证,赫然写着“承担”。

  作者有话说:不用去猜谷田和谷心是谁。本期讨论由“脑”型分裂谷思自导自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作者谷思,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嗜糖,爱诗,欲罢咖啡因不能。

编辑:朱绮琳   责任编辑:周存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