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青蓝侧影 | 与影像技术对话

2021-12-30 18:52 来源:南方网

  科技,不仅表现为某一科学概念或是生产要素,它还以具象化的商业产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主体性的建构。

  说起科技改变生活,上至我的祖父母一辈,下至00后这一代,每个人都能从切身生活中举出例子。但是,要回答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又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哪一个层面这样的问题,答案可能就因人而异了。比如最近的热词“元宇宙”,这个灵感取自于1990年代一本科幻小说的“Metaverse”,除了对其较为熟悉的投资圈内人和VR/AR产业的从业者,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大致上了解元宇宙指代的可以共享沉浸化体验的数字世界,实际上对这个科技概念还比较陌生,认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对遥远。那么,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如果按照提出新概念,发展新科技,形成新业态的商业发展模型和资本运作逻辑,“元宇宙”概念的提出首先会影响影像技术、VR/AR产业的布局和产品研发。接着,研发后投入市场流通的商业产品会逐步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用户通过长期使用产品后建立起的基本认知逐渐稳固,产品就会进而影响用户对“元宇宙”这一类科技概念下VR/AR、影像技术产品的看法以及日常生活的方式。就像聊天工具重新定义了“社交”、短视频平台重新定义“注意力经济”一样,被用户广泛使用的商业化的VR/AR科技产品可能也会影响我们对于 “影像技术”“虚拟”“现实”等概念的认识。

  以电子摄像头为代表的影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比如我们习以为常却头痛不已的交通拥堵可以通过余志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交通大脑”项目方案缓解。在交通领域的这场科技革命将依托城市中的电子摄像头,标记每辆车的行驶信息和驻车信息,计算车辆的出行特征,以此规划出行线路,管制交通问题。不过“交通大脑”项目的落地实施,却需要一个硬性指标的支撑,即电子摄像头的数量。只有电子摄像头的数量达到了百万量级才能精准地获取车辆及用户的位置信息,规划最为科学合理的出行线路与驻车地点。

  这百万量级的电子摄像头,影像技术的表征之一,也是徐冰拍摄的影片《蜻蜓之眼》的叙事源泉。我们可以通过影像技术的产物“影片”直观地感受到,作为影像技术产品的电子摄像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多重影响。在影片《蜻蜓之眼》中,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支撑起81分钟影像叙事的素材是市政等公共渠道架设的监控视频摄像头所捕捉的一个个瞬间。这些瞬间或片段的镜头的存在证实了监控摄像头已经自然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以至于“当今社会每个人平均每天会被监控摄像头捕捉到300次”。尽管我们习惯于观看“影像科技”呈现出来的画面,但同时我们也对“影像技术”所导致的个人生活隐私的被动暴露和“被观看”可能感到焦虑,可以说,“影像科技”影响了我们对于个人隐私的划分逻辑和认知方式。

  与《蜻蜓之眼》类似,试图通过电子摄像头观看他人隐秘生活,并构建故事的还有短片《时间代码》。这个15分钟的短片以温情的笔触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影像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我们呈现了两个热爱舞蹈的灵魂是如何在刻板无趣的保安工作中应用影像技术翩然共舞的。片名“时间代码”指的是在商场的停车场中,每一个电子摄像头都有一个序号编码。而每个电子摄像头捕捉到的每一个时间点,也在监视器中有唯一对应的时间码。在电脑键盘敲下电子摄像头的序号编码和时间码,就能看到指定摄像头该时间段记录下的内容。盯着停车场内众多电子摄像头的监控画面是两位影片主人公保安的工作。一次,女主人公在上司的要求下调取监控录像,意外地看到了电子摄像头记录下了另一位保安跳舞的秘密。于是,影像技术与每个时刻的时间代码都有了另一重意味,它让两个因为工作时间限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交流的人得以在唯一时间代码对应的影像中交流。“影像技术”变成了双方观看、欣赏表演、实现交流的媒介和工具。在日复一日的交流中,他们用舞姿的“影像”建构出了完整的彼此,他,或者是她,都不仅仅是困于一方天地囿于黑夜白昼的保安,也是自由自在,随性肆意的生活舞者。

图片

  如今,以电子摄像头为代表的“影像科技”可能会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成为了文学艺术重要的表达议题和反思对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影像科技”带来的如《时间代码》般的温情时刻。就像王威廉的小说集《野未来》中《不见你目光》赤裸地描述了人类迷失在影像技术赋予的观看权力中,挣扎于欲望与道德之间。但《地图里的祖父》则利用影像技术使逝去的祖父达成了某种形式上的永生。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像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中,在电子摄像头所“规定”的看与被看、存在与虚无之间,与人的主体性进行对话的客体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被科技改变的同时,也被科技塑造着。科技,不仅表现为某一科学概念或是生产要素,它还以具象化的商业产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主体性的建构。

  本文作者谷思,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嗜糖,爱诗。

  来源:读书郎闲笔微信号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