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话题专号 | 同温层外,感官失灵?

2021-11-18 15:03 来源:南方网

  话题专号

  8月的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运动员全红婵一跳成名。赛后的采访中,她要挣钱给妈妈治病的心愿和想见见游乐园的天真,打动了无数人。这名“天才少女”一时间成为了大众的宠儿,她的乡村老家成了网红景点,家人们的医疗和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可以说,全红婵的这一跳,改变了她作为乡村穷苦百姓的命运。但偶然命运驱使下个人潜能的发挥,也许可以改变生活,却很难僭越阶层。全红婵的特例也恰恰反映出,社会绝大多数底层人无法突破命运的境况。全红婵的成功之路能否成为底层人出路的范本?我们如何面对阶层的分化?本期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阶层差距、改变底层命运等问题吧!

  全文大约1800字,细读大约需要7分钟。

  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同温层的。你所感受到的温度与风向,其实未必是自然的造化,而是你的“同温层”经过过滤后打造的“小环境”。真实的感受构成了我们所见识的世界,所谓的努力、竞争、良好生活,也都只能在这个限定的语境中进行。而这个小小的“同温层”之外,外界的雨雪风霜,严寒酷暑似乎都是天方夜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考,是受了黄灯老师《我的二本学生》一书的启发。黄灯老师从自己在二本学校任教的经历出发,总结出了她的学生们的成长路径——也就是大部分中国普通年轻人的生命历程与生存状况。

  坦白地讲,在这本书以极为具象的词汇指出“二本学生”这个群体并加以讨论之前,我从未考虑过这一群体是怎样生活的,或者说,他们的生活与我有什么不同——人生在世,无非成长、求学、工作、婚育,不去刻意分个高下的话,每个人的生命轨迹似乎也被这些词汇所概括。但是,当群体被以学历这个标准来划分,他者浮现,我惊讶地发现,身处一所不错的高校,自己身边的同学好友几乎没有一个“二本”学生。

  然而,仔细思索之后,我又在思考,我们这些所谓的“名校学生”与“二本学生”之间,难道真的有什么不同么?

  用黄老师的真实体验来为所谓的“二本学生”勾勒出群像,他们大多出身平凡,来自不知名的乡村、城镇或城市里的普通家庭,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好一点的也不过是普通的职工,以及待帮扶的兄弟姐妹。务农、养殖、屠宰、流动于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常见的谋生方式。他们可能是村里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是“全家的骄傲”和父母的谈资。高考,在现实的意义上带领他们来到了城市,并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命运,因为一纸大学文凭,有了改写的可能。而要完成真正的改变,个中艰难险阻则只有书写命运者本身知道。他们或者成为了小生意人,或者努力考上了一份有编制的工作,也有人辗转于各个行业追逐风口而不得。个人奋斗的意愿如此强烈,是因为背后家族的期盼,也是因为“进城”的渴望,更是对于“良好生活”的追求。

  其实,这样一看,这些二本学生与所谓的名校生,面临的状态本质上是极其相似的。

  “我们”,或者说自嘲着自己是“985废物”的大多数人,中小学往往都就读于城市里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级,从小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身边佼佼者扎堆,早早地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被优中选优的氛围浸染着,同时被竞争剧烈的事实捶打着。

  真正的人中龙凤自然能挥动智识与资源的翅膀飞向高远的地方,而多数“普通”的“优秀”孩子,也不得不接受时代的安排——读一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学校,找一份力所能及的最好的工作,过父母所期望的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人生,像极了高中英语作文里常常用的那句:“trying my best to live a good life”,巧合的是,这所谓的“好生活”背后的不易也恰好能用上英语老师强调的那个句式:“everything has 2 sides and ‘good life’is not an exception”。

  尤其是,在“内卷”成为时代常态的今天,尽管疯狂的“内卷”被调侃着、批判着,而“内卷”所能迅速带来的可以量化的成果和收益,实质上促使着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卷”得甘之如饴。

  或许相较于“二本学生”,名校生的内卷已经是在自己的同温层内的竞争,这场竞争的起点,已经是“二本学生”所认为的良好生活了。

  但同温层之外的人所盲视的是,漂亮的履历,可观的薪资,优越的地位,也并非同温层内见者有份。大部分人,仍然做了竞争中的分母,散落在各地,不服输地trying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的同时,也在努力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难言的是,与“二本学生”努力奋斗终究成功的故事相比,人们更乐于谈论的是名校生最终不过了了的故事,往往还会流露出伤仲永的叹息,父母更觉得你浪费了天资 。就像学天文的博士去了街道办,清华北大毕业生去了中小学做老师之类的事件——尽管是个人做出的对自己负责的最优解,也难免被外界所不解。

  这个角度上,同温层竞争中不幸成为分母的大部分名校生,似乎更要面临调试心理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挑战。可这恰是同温层之外的人所盲视的,毕竟——他们身处另一个“温度层”,这里的严寒酷暑,他们无从感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温层的竞争中,胜利者去了更加温暖的地方,而落后者依旧只能着力于天冷加衣,个中好坏,实在要结合个人的处境来看,并谅解每个命运的不得已之处,这些绝非“应该”“值得”之类的字眼所能论断的。就像大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一样,是为了生存与繁衍,却危机四伏,人不也是万物有灵中的一种吗?

  我总信奉“人往高处走” ,尽管爬山耗力,但是人皆如此,也算公平。别管这山起点海拔多高,只管去爬,总能览胜!

  本文作者晕晕,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笑点泪点双低型选手,立志保存一颗柔软的心。

  来源:读书郎闲笔微信号

编辑:周存   责任编辑:由之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