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讯 今天(8月19日)下午,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携着她的三本新书——《放尔千山万水身》、《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以及《某个不曾遭岁月蚀掉的画面》,在南国书香节会场举办“从旅行到写作”——张晓风新书分享会。在活动现场,张晓风老师讲述了这三本书的心路历程,以及多年旅行和写作中的感悟。最后,进行了新书的签售会。
旅行不一定只是看风景
张晓风从唐朝诗人李贺的故事开始,向读者解释了何为旅行。她还说:“我就觉得说旅行不一定是要到世界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我们有钱有机会就可以去玩。但是我想到不动用飞机的就不动用,那个给地球创造的燃烧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能够在附近旅游就附近,尽量的在自己家附近可以深入的观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她看来,旅行不一定要花很多钱,而且也不一定看风景,可以去看人家说话的方式、为人的方式以及思维的方式。所以旅行可以让人看到当地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语言、精致有趣的地方,甚至可以从旅行中遇到一个大自然现象中得到生命中的种种哲学性的思考。她还举了个例子,她说:“我发现香港人的思维很不一样,我们中秋节放8月15日,香港人放8月16日,因为中秋节是晚上最美,一般很晚睡觉就要享受那夜晚,所以中秋节不放8月15日,放8月16日,香港真很实际的思维,人家就放8月16日,就很佩服他们很细致的思维”。
写作可以留住旅行中的美
对于旅行和写作的关系,张晓风说:“水是不会为我们停留的 ,而且是昼夜不停的。有一件事情很悲哀,风景也会消失。”但是风景会消失,可是留下的文章一直在。所以写作非常重要,文章里的美是永恒的,如果不能写作也要照相,去形容那个地方曾经看过的美景。同时她还表示,我们要尊重文字的功能,当你想把一个东西描述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时候,文字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最后,她建议大家要去“东张西望”,多看看身边的风景,另外还要读书,念了书再“东张西望”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东张西望”,而会有新的思维产生。张晓风在会上呼吁,不要做手机的“低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