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浩岗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价值
谁都无法否认,“红色经典”曾经对新中国几代读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乃至言语方式,它们是中外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特殊类型文学和文化产品,是我们的精神遗产,今天的读者仍能从其中的优秀之作获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谢有顺 | 肯定中国当代文学也需勇气
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新时期以来的这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累积下来的写作者很多,各种风格、各种水准的作品也数量庞大,说中国当代文学成就大的人,可以找出很多有实力的作家和作品例证,说中国当代文学不值一提的人,也能找到不少名不副实的作品例证,而且双方所举证的,很多还是相同作家的作品。这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之难。
陈剑晖 | “粤派批评”:岭南文化品格的文学批评学派
“粤派批评”是当前广东文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之一。2016年以来,一批广东文艺理论工作者立足南粤文学传统和文学资源,围绕“粤派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广东力量”这一课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讨。目前,在学理构建上,“粤派批评”研究已经产生了“粤派评论丛书”等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记者采访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剑晖,就“粤派批评”的缘起、理论内涵以及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贺仲明 | 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
当前文学批评受到不少诟病,也有很多人进行深刻反思。文学批评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社会文化和文学的多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文学批评的很多行为和规范标准受非文学因素影响太多,制约了其正常运作。
谢有顺 | 东西《回响》:日常生活令人惊骇的一面
最近读了不少新出版的小说,深感小说作为一门叙事的艺术正日薄西山——小说越来越成了故事的代名词,许多作家的写作重点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而如何讲一个故事、如何完成一个故事,这些艺术层面上的考量却被普遍忽略。可是,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缺故事吗?
陈希 | 一份切中肯綮的广东文学“质检单”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持的《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于2021年6月首次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省级地方文学现状的年度概览式考察报告,《广东文学蓝皮书》以“点”带“面”,盘点收藏年度文学成果,描绘展示年度文学风貌,捕捉现象,提炼问题,具有丰盈的信息量和显著的前瞻性,显示了重要的文学意义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