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吃了这碗煲仔饭,广东人就精神入秋了!

2023-08-25 11:57 来源:南方网

  “在南方”系列第7期,我们邀请到了大学教师、著有《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的曹雨,和我们聊了聊煲仔饭。

  煲仔饭是非常经典的一道广府菜。便宜的煲、在地的丝苗米、各种各样的菜码、每家店的秘制酱汁,最重要的是刚刚好的火候烧出来的那一层金黄色的锅巴。

  从当代人的视角来看,这或许是一个有点矛盾的食物。它看起来是一个街头食物,但是要吃到一顿正宗的煲仔饭,一定要去店里,并且等上一会儿,然后才能吃到一口焦香温热的饭。这对于都市白领来说,太慢、太不方便、可能还会觉得“碳水过高”。

  与此同时,在城市语境中流行起来的,是“白人饭”,大概包括可以直接生食的蔬菜水果,三明治、奶酪、希腊酸奶,方便快捷还低卡,总之是和煲仔饭完全相反的食物。但另一方面,“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奶茶,甜、热量高、并不那么健康,同样站在“白人饭”的对立面。

  我们和曹雨从煲仔饭切入,聊他关于煲仔饭的私人记忆,他从田野调查中获取到的信息,也聊到当下流行的都市饮食、食物和季节的紧密联系。煲仔饭在当下,既然处在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位置——不那么“平民”,又没那么“中产”,也未曾成为过“网红”,它会走向消亡吗?

  “那倒不会,因为岭南文化的韧性很强,它不是那种一下子爆火,而是有很坚韧的特质,可以一直留下来。”曹雨说。

  可是当我们重新反思这个问题——“煲仔饭会走向消亡吗?”煲仔饭可以被替代成很多传统的、街头的手作食物。在食品工业化的时代,在预制菜和料理包泛滥的时代,出门、下楼,去吃上一碗煲仔饭,或者任何你所在的地方的在地食物,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小小的抵抗。

吃了这碗煲仔饭,广东人就精神入秋了!

  煲仔饭是一个很容易做的食物 9:23

  煲仔饭是农民在田间地头吃的食物10:00

  平民食物“煲仔饭”现在变得没那么“平民”了 19:26

  广东人都会做煲仔饭吗?23:44

  煲仔饭的核心在于一人食,这一点很现代 27:30

  上火的概念会影响粤菜的发展 32:28

  外卖很不适合煲仔饭 34:03

  你会吃“白人饭”吗?38:53

  煲仔饭会消亡吗?45:37

  食物和季节的关系 48:56

  南方网:人们一般什么时候会吃煲仔饭?

  曹雨:在顺德做田野调查的时候,我问过当地的农民“煲仔饭怎么来的?”,他们给我的答案是,煲仔饭原来是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午餐。因为农民耕种的时候,田地离家有一段路,没法回家吃饭,所以需要在工作场地比如鱼塘、农田旁吃。他们就会带上一个煲,里面有泡好的米,再加一点水和腊肠,火一生就好了。最传统的煲仔饭是鲮鱼干、腊肉干或者腊肠,现在那些鲜肉类的,比如排骨,以前是没有的。

  这样农民现场吃完了,就可以继续干活。所以煲仔饭其实是非常适合露营的一人食的食物。

  南方网:网上有文章科普说,煲仔饭要用荔枝木,用什么材料烧火,真的会对饭的味道有影响吗

  曹雨:有影响的。我采访顺德的那个人,他说用禾秆草比较好。禾秆草烧起来的火很大,烧到后面还有一些余温保温,基本15分钟就能熟——但米一定要是泡过的,让它吸饱水分。烟熏味也会进去,沾上一点到饭上面。煤气灶煮出来就基本没有这个味道。

  南方网:历史上的煲仔饭和现在的一样吗?

  曹雨:煲仔饭是平民的食物,用的也是最传统的夹砂陶,这个在良渚文化时期就有了,形制跟今天差不多。我们现在一想到古人的烹饪工具,会想到青铜器,但青铜器是礼器,不是日常用的。日常用的都是陶器。

  南方网:煲仔饭现在好像变得不是一个那么平民的食物了?

  曹雨:对,煲仔饭变得没那么平民了。它本来是一个很平民的食物。因为我们要吃到在地的、新鲜的食物,本身就变成一件划分阶级的事情。新鲜鱼、新鲜的蔬菜,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甘贵。预制菜可能会是一个趋势。

  煲仔饭的昂贵倒不是体现在它的食材上——腊味、米饭都不是昂贵的东西,是可以运输和保存的。它的贵主要在烹饪上,因为它必须现做。所以说,它“平民”得不彻底,又“上层”得不彻底,属于一个中间状态。

  南方网:煲仔饭店里,我一般看到的要么是游客,要么是老年人,所以煲仔饭的受众究竟是谁?

  曹雨:我出去吃煲仔饭的话,一般是我想吃或者我比较有功夫的时候。煲仔饭店里的人,游客是为了吃在地的特色,老人家应该是比较有空。碟头饭、腊味饭都比煲仔饭要快。但很多人还是会喜欢那口米香。我特别喜欢的搭配是,有点火气、有点焦香的米,再配上一碗温润的老火汤,就很完美。

  但外卖很不适合煲仔饭,因为它会回水。一旦回水了,米饭的口感就不好了,焦香感就没有了。

  南方网:广东人都说,“秋风起,食腊味”,所以煲仔饭是秋天的食物?

  曹雨:对,它是有季节的,一般广东人秋天以后才会吃煲仔饭。我小时候是这样的,但我小时候的很多东西到现在都发生了变化。从传统来看,秋冬季节是最适合吃煲仔饭的时间,腊味起来了,新米出来了,天气转凉了,吃的时候不用等太久。

  南方网:最近在网络上讨论比较多的,是和煲仔饭完全相反的“白人饭”,你觉得它为什么会突然流行起来?

  曹雨:我觉得这是社会劣化的一个标志,大家完全不在乎吃下去的是什么东西,也不想这么精致地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世界不值得,人间不值得,工作不值得”——大概这么一个状态。还有一种状态是纯粹为了健康考虑,可能白领中午吃碳水比较多的食物会犯困,或者觉得吃饭会消耗太多时间。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工作到连自己吃饭都没有办法保证的话,真的是一件蛮可悲的事情,但这就是现实。

  南方网:但“白人饭”流行的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的还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很甜、热量很高,也不太健康,和“白人饭”完全相反,但是在都市流行事物中它们并存了。

  曹雨:对,这种就是典型的消费主义的符号。奶茶代表了另外一种生活态度——我要抓住每一个美好的小瞬间。这逻辑还挺自洽的,对吧。这么看下来,煲仔饭是一个非常“前现代”的食物。

  南方网:那像粤菜这类美食,是不是在一线城市很难流行起来?

  曹雨:一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天然和这类美食是有冲突的。《饮食男女》中,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再精也没什么意思。就是社会如果变得那么急躁麻木的话,你根本尝不出来那样的好味道。所以很多味道是在稍微慢一点、优雅一点的生活中才能体味到。人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富裕、长期的文化的滋养,才能有那样对美食的鉴赏能力。一个急躁的社会中,人的舌头是麻木的。

  南方网:那这么看,煲仔饭会消亡吗?

  曹雨:那倒不会,因为岭南文化的韧性很强,它不是那种一下子爆火,而是有很坚韧的特质,可以一直留下来,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未来是不可预测。

  南方网:未来的都市流行菜,会是什么呢?

  曹雨:它会无视季节的更替,会变成速冻或者能够持久保存的。而应季的、新鲜的东西会变得极为昂贵,变得极少的人才能消费得起。

  策划:夏阿怪

  嘉宾:曹雨 大学教师、著有《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

  剪辑:夏阿怪

  封面设计:汪婉莹

  背景音乐:Beat Mekanik - Just a Taste ;Maestro One - The Things We Never Said

  图:卢绍聪

编辑:夏阿怪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